1 / 19
文档名称:

临床基础检验学重点.doc

格式:doc   大小:1,301KB   页数:1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临床基础检验学重点.doc

上传人:511709291 2019/2/3 文件大小:1.27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临床基础检验学重点.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血浆:于血液中加入抗凝剂,阻止血液凝固,经离心后分离出的上层液体即为血浆。血清:是血液离体凝固后分离出来的液体。血浆与血清的区别:离体血液凝固后的血清纤维蛋白原及一些凝血因子失去活性。2、常用添加剂的主要用途与特点添加剂作用主要用途注意事项乙二***四乙酸盐与血液中Ca2+结合成螯合物,阻止血液凝固全血细胞计数、离心法HCT测定抗凝剂用量与血液的比例要准确,采血后立即混匀             枸橼酸盐 与血液中Ca2+结合,阻止血液凝固血沉、凝血试验、 血液保养液抗凝能力相对较弱,抗凝剂浓度、体积和血液的比例非常重要                      肝素加强抗凝血酶灭活丝氨酸蛋白酶,阻止凝血酶形成快速生化检验、血气分析、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电极法测血钾与血清结果有差异;不适合血常规检查草酸盐与血液中Ca2+形成草酸钙沉淀草酸钾干粉常用于血浆标本抗凝容易造成钾离子污染;现已少用促凝剂激活凝血过程,加速血液凝固缩短血清分离时间,特别适用于急诊生化检验常用促凝剂有凝血酶、蛇毒、硅石粉、硅碳素等分离胶高黏度凝胶在血清和血块间形成隔层,达到分离血细胞和血清目的快速分离出血清标本;有利于标本冷藏保存分离胶的质量影响分离效果和检验质量3、良好血涂片的“标准”①血膜至少长25mm,至玻片两侧边缘的距离约为5mm。②血膜边缘要比玻片边缘窄,且边缘光滑,适用于油镜检查。③血细胞从厚区到薄区逐步均匀分布,末端呈方形或羽毛状。④血膜末端无粒状、划线或裂隙。⑤在镜检区域内,白细胞形态应无人为异常改变。⑥无人为污染。瑞氏染色法细胞受色原理:1物理吸附与化学亲和作用2PH的影响3甲醇的作用4甘油的作用技术误差:由于操作不规范或使用器材不准确造成的误差称为技术误差。这类误差通过主观努力可以避免或显著减小,属系统误差。固有误差(inherenterror):包括计数域误差、计数室误差和吸管误差。7、生理性变化红细胞数量受到许多生理因素影响,但与相同年龄、性别人群的参考区间相比,一般在±20%以内。红细胞生理性变化与临床意义8、病理性变化:病理性减少:按病因不同可将贫血分为3大类。此外,药物也可引起贫血。1)红细胞生成减少:①骨髓功能衰竭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造血功能停滞等。②造血物质缺乏或利用障碍,如肾性贫血、缺铁性贫血(铁缺乏)、铁粒幼细胞贫血(铁利用障碍)、巨幼细胞贫血(叶酸、维生素B12缺乏性DNA合成障碍)等。2)红细胞破坏过多3)红细胞丢失(失血):如急性、慢性失血性贫血。9、法检测原理:血红蛋白(硫化血红蛋白除外)中的亚铁离子(Fe2+)被高铁***化钾氧化为高铁离子(Fe3+),血红蛋白转化成高铁血红蛋白(Hi)。Hi与***化钾(KCN)。最大吸收波峰为540nm,波谷为504nm。在特定条件下,毫摩尔消光系数为44L/(mmol•cm)。在540nm处的吸光度与浓度成正比,根据测得吸光度可求得血红蛋白浓度。:包括红细胞平均体积,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和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Hct,HCT,PCV)是指一定体积的全血中红细胞所占体积的相对比例。12、网织红细胞(Ret,RET)是介于晚幼红细胞和成熟红细胞之间的过渡细胞,略大于成熟红细胞,其胞质中残存的嗜碱性物质RNA经碱性染料活体染色后,形成蓝色或紫色的点粒状或丝网状沉淀物。(ICSH将网织红细胞分为4型。丝球型,网织型,破网型,点粒型)(ESR)简称血沉,是指在规定条件下,离体抗凝全血中的红细胞自然下沉的速率。:血沉主要用于观察病情的动态变化、区别功能性与器质性病变、鉴别良性与恶性肿瘤等。,=N/4×10×20×106=N/20×109***:(~)×109/L儿童(5-12)、6-2岁(11-12)新生儿(15-20):①急性感染:化脓性球菌,最常见。②严重的组织损伤及大量血细胞破坏:严重的烧伤、大手术后、心肌梗死、急性溶血③急性大出血:内脏破裂、宫外孕破裂④急性中毒:化学药物、代谢性中毒⑤恶性肿瘤⑥白血病(粒细胞性)中性粒细胞减少:①某些感染:伤寒、副伤寒、流感②某些血液病:再障③慢性理化损伤:X射线、***霉素④自身免疫性疾病:SLE⑤脾功能亢进⑥:40-75%(-)*10^9嗜酸性粒细胞:-%(-)*10^9嗜碱性粒细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