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历阶小议.pdf

格式:pdf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历阶小议.pdf

上传人:ayst8776 2015/10/6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历阶小议.pdf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高中语文课本第五册《毛遂自荐》一课中, 有“毛遂按剑历阶而
上”一句, 课本对这一句注释为
毛遂握着剑柄, 顺着台阶一级一级走
上去。这个注释基本符合要求, 但笔者以为, 书本注释还应更深一层,
点出“历阶”一词的内容, 帮助我们理解课文内容。
动句式的特点
一是句中的
是受事主语, 介词“于”作“被”讲, 引
进动作行为的发出者! 二是“于∀”这一短语置于句末, 理解或翻
译时应把它移至动词谓语前作状语, 如“君被赵王宠幸”、“
被包
,
含”等# 三是原式都能改为“∀动词∀
”这样的非被动句式如
“赵王幸君”、“包含
”等。在这样的学科迁移中, 未知信息与库存
信息实现多向接通, 或者促进了立体知识结构的组成, 或者使原有的知
识结构增加了网络, 加大了密度, 从而使学习者获取新知的心理要求得
到满足, 徽起学忆。
精心寻找学科间知识的迁移点, 多方开辟不同学科知识间的迁移
通道, 这将使你消除因语言知识的头绪纷萦不易捉摸而产生的俱怕心
理, 获得一个个惊喜∃
· ·
% &
历阶, 是古代登阶时的一种礼制。特点是, 一只脚踏上第一层台阶,
另一只脚接着跨上第二层。也就是越级而登阶, 一步跨一级, 两脚不并
齐。唐代贾公彦疏《仪礼· 燕礼》
“历阶谓从下至上皆越等无连步
“。, ,
⋯⋯”《孔子家语》
季平子卒将以君之蟠玛敛赠以珠玉孔子初
为中都宰, 闻之, 历阶而救焉。”注
“历阶, 敛登阶, 不聚足。”
“历阶”有好几种写法。如“栗阶”, 《礼记· 植弓》
“杜美入寝, 历
阶而升。”孙希旦集解
“历阶即栗阶, 谓升阶不聚足。”王引之《经义
· 。、。
述闻仪礼》
“栗阶即历阶也古栗历声近而通”也写作“历堵”,
如唐代康骄《剧谈录· 李生见神物遗酒》
“后有矮仆提酒两壶, 相与历
增而上。”
历阶, 在我们现代人看来很正常, 因为我们都这样登阶, 但按照古
代礼制∋主要是周制( , 这是不合礼节的, 是一种失礼的行为。什么情
况下才会出现“历阶”呢) 这往往是有急事时才发生, 如前面的“∋孔
子( 历阶而救焉”, 就是个典型的例子。
“历阶”是不合礼节的, 那么什么样的登阶才是合乎礼制的呢) 这
就是“连步”, 也称作“拾级聚足”。动作是每上一层台阶, 第一只脚踏
上第一层时, 第二只脚也必须跟着踏上第一层, 等两脚并齐后, 再用同
样方法登上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