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45
文档名称:

[《恋爱婚姻心理咨询手册》].pdf

格式:pdf   页数:44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恋爱婚姻心理咨询手册》].pdf

上传人:管理资源吧 2011/9/18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恋爱婚姻心理咨询手册》].pdf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佛山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08-2020年)
 
为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实现“现代制造基地、产业服务中心、岭南文化名城、美丽富裕家园”的城市发展定位,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
(一)总体情况
跨入21世纪以来,佛山的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为文化产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文化产业形成了一定规模。2007年,全市拥有文化产业企业3745个,从业人员128830人,文化产业营业总收入599亿元,实现增加值约146亿元,%,。佛山文化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和人均劳动生产率明显高于全均指标。
(二)内部结构
从产业结构上看,佛山文化产业的优势板块是文化产品的制造类和流通类。在2007年全市文化产业营业收入中,文化产业核心层(新闻服务、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广播电视电影服务及文化艺术服务),%;文化产业外围层(网络文化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其他文化服务),%;文化产业相关层(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销售),%。文化产业营业收入最大的门类依次是:家用视听电器设备批发、照相机及器材制造、工艺美术品制造、包装装潢及其它印刷等。内容开发和新闻、出版和版权服务、广播电影电视、文化艺术服务等门类在我市文化产业中所占比重很小。
(三)有利条件
1、国际国内的战略机遇。从全球范围看,主要发达国家依托跨国公司和全球化网络,利用各种资源开展文化生产和文化产品贸易,在发展的国家战略,扩大国际影响力,必然要全面增强文化生产能力,大力开展国际文化贸易。而中国文化产业的实力,首先体现在大城市的文化产业竞争力上。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深入贯彻,以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自主创新能力强的有机产业群为核心的现代产业体系,成为包括珠三角在内的中国大城市群抓住全球化新机遇、增强综合竞争力的突破口,而文化产业正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中对此也作了明确的定位。这一大城市群发展的战略趋势,成为佛山发展文化产业的重大机遇。
2、地理区位的综合优势。佛山地处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的珠江三角洲腹地,具有发展文化产业的区位优势。第一,毗邻广州,便于共享广佛经济圈的交通网络、金融资源、人才资源和信息资源,实现产业联动和功能互补。第二,临近港澳,有利于吸引外资,扩大对外贸易和国际合作。第三,坐拥华南,背靠西南,在集聚资金、技术、人才和文化资源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在推进广佛同城化和珠三角经济一体化、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进程中,佛山应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并向周边地区输送文化产品和服务,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功能。
3、经济持续增长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佛山经济快速稳步增长。,%,形成了以家用电器、机械装备、金属材料加工及制品、陶瓷及其它建材、电子信息等十大优势行业和产业集群为主体的格局。同时,以金融、物流、会展、商贸、旅游等为主的现代服务业稳步发展。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逐步升级,迫切要求文化产业提供大量设计、创意、媒体、艺术、娱乐、休闲等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
4、文化资源富集的优势。佛山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岭南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孕育了粤剧、醒狮、龙舟、陶塑、秋色、剪纸等独具魅力的民间艺术和民俗文化,拥有13项国家级、19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和308处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4处),在岭南文化中独树一帜。佛山的商贸文化、产业文化、生态文化等也有悠久的历史。改革开放以来,佛山以内源型经济和外源型经济“双轮驱动”,在产业集群、产业名都、产业名镇、产业名牌的建设中,形成了大量的工业文化资源。
5、文化建设取得的成就。佛山的文化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目前全市有国家和省级“民族民间艺术之乡”17个,国家一级图书馆6个,国家一级群众艺术(文化)馆3个、特级电影院9间。文化产业也形成了一定的优势板块,尤其在照相机及器材制造、工艺美术品制造等领域具备一定规模优势。近年来,还举办了中国佛山(国际)陶瓷博览交易会等辐射海内外的会展活动,打造了佛山创意产业园和石湾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园等产业集聚区,为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壮大奠定了基础。
(四)面临挑战
1、缺乏在区域协调发展中的科学定位。在外部,佛山文化产业缺乏在广佛都市圈和珠三角城市群中的差异化战略,尚未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强”的优势;在内部,缺少对自身资源的充分整理和开发,更急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