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八章恋爱与心理健康
课题一爱情心理
教学目的:使学生认识爱情的本质、爱是自我成长,了解爱情的心理结构、爱情和友谊、爱的能力,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培养健康的恋爱行为。
教学方法:讲解法讨论法分析法
教学重点:爱情的本质爱是自我成长
教学内容:
一、爱情的本质
对爱情本质的认识
(1)名人论爱情
马克思说:“真正的爱情是表现恋人对他的偶像采取含蓄、谦恭甚至羞涩的态度,而绝不是表现在随意流露热情的过早的亲昵。”
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爱情,这意味着不仅是欣赏美,而且要培植美,创造美”;“在生活中还有别的事情的时候,爱情才会是美好的,如果没有崇高的社会目标将人们联结在一起,爱情就会变成地狱。”
马斯洛认为:“爱的需要涉及给予和接受爱,我们必须懂得爱,必须能教会爱、创造爱、预测爱。”
弗洛姆认为:爱是我们对所爱者生命与成长的主动关切,没有这种关切就没有爱。他认为,爱是一种主动的能力。
(2)大学生谈爱情
        爱情是给予不是得到。大家都熟悉海的女儿的故事,美丽的美人鱼,为了自己心爱的人,牺牲了自己动听的歌喉,用心陪伴在自己心爱的人身边,为了救自己的心上人,最后化作为泡沫。
        成熟的爱情是在保留自己完整性和独立性的条件下,也就是保持自己个性的条件下与他人合二为一,人的爱情是一种积极的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力量可以推动个体创造生命的奇迹,可以推动个体找到人生的目标。爱情是行动,运用人的力量,这种力量只有在自由中才能得以发挥,而且永远不会是强制的产物。恋人将自己的生命给予对方,同对方分享快乐、兴趣、理解力、知识、悲伤等,没有生命力就没有创造爱情的能力。因此,爱情是对生命以及我们所爱之物的积极的关心,爱的本质是培养与创造。
     爱是责任。人只有认识对方,才能尊重对方。不成熟的爱情是“我爱,因为我被人爱”,成熟的爱情是“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不成熟的爱是“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成熟的爱是“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所有的爱情都包含着一份神圣的责任,这种责任不是义务,不是外界强加的而是内心的自觉,即为自己所爱的人承担风霜雨雪,而不仅是感官上的愉悦与寂寞时的陪伴。
       爱是尊重。真诚的爱是建立在双方平等与理解的基础之上的尊重。爱一个人也是爱一份生活,仅仅因为某种需要产生的爱未必能承担爱的责任。因为大学生活的孤单与寂寞,需要异性的呵护,需要被关爱,也需要消磨业余时间,这些都不会是真正的爱情。恋爱的不在乎明天,只关注此刻的感受对爱情本身的伤害是严重的。一个从不考虑未来生活的人恋爱注定没有结果;同样,缺乏责任感的爱情没有坚实的土壤不可能枝繁叶茂。尊重就是努力使对方能成长和发展自己,而非剥夺,是让自己爱的人以他自己的方式和为了自己而成长,而不是服务于我。如果爱他人,就应该接受它本来的面目,而不是要求他成为我们希望的那样,以便使我们把它当作使用的对象。只有当我们自己独立时,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也能独立地走自己的路,才能做到尊重。
       爱是能力。对自己的生活、幸福、成长以及自由的肯定是以爱的能力为基础的,看你有没有能力关怀人,尊重人,有无责任心了解人,利己者没有爱别人的能力。爱的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也非随着生理成熟自然形成的,而是在社会生活中逐渐成长起来的。这种能力包括施爱的能力、接受爱的能力与自我成长的能力。有人说:“好男人是一所好学校,好女人也是一所好学校,由两性构成的学校促使男人与女人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爱的能力要求恋爱的人始终保持高度理性而非随着感觉走。
       爱是创造。有人说,爱情具有的魔力能够使人开创一个新的自我。爱情是神奇的,爱情不仅能够创造新的生命,而且真正的爱情对恋爱双方都是一个新的创造,它净化我们的灵魂,鼓舞着我们为挚爱的人奋斗进取。也创造着两人美好的明天。
(3)爱情的本质
真正从本质上揭示爱情真谛的是19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才科学地揭示了爱情的本质。马克思主义认为,爱情的本质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即性爱和情爱的统一。首先,作为自然属性的性爱是爱情的基础。恩格斯指出:人来源于动物界这一事实决定了人永远不能完全摆脱兽性。性的需要是人所具有的较强烈的自然需要之一,男女之间的爱情正是在这种原始动力的驱动下产生的。其次,作为社会属性的情爱是爱情本质的反映。性爱虽然是爱情的基础和原动力,但爱情不等于性欲。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属性体现出人与动物的区别,是爱情本质的反映。
总之,爱情就是男女之间基于一定客观的物质基础和共同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最真挚的爱慕、并渴望与对方结为终生伴侣的最强烈的感情。它是由性爱、理想、责任等基本要素构成的情感体系。其中,性爱是爱情产生的自然前提和生理基础,理想和责任是爱情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及精神基础,是爱情的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