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文集.doc

格式:doc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文集.doc

上传人:drp539601 2015/10/6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文集.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难忘马科》之感
整篇都是围绕马科这个人物来写的。似乎是说的“我”要学****马科宽容待人,可是我看到的,或是说读到的,并不是马科的宽容待人,而是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学****的方式。可是又有一些像《羚羊木雕》的感想了。还是一句话:“孩子不一定要听老师讲而获取知识,老师也不一定要讲授知识而让学生明白道理。”是的,我们孩子为什么总是要听老师的呢?我并不是要让孩子们去所谓的“造反”,不是这个意思。我是觉得有可能有许多事情孩子们想的是对的,但是为什么要把自己的想法咽在肚里,然后让老师彻底的抹杀掉呢?
后来,有句话又让我思考了很长时间,就是《绝对小孩》封面上的一句话:“没有想做大人的孩子,只有想做孩子的大人。”我想了又想,似乎的确是这样,在我们眼里,也许大人是可恨的、可憎的,可是,我们可能没有想过,在大人的眼里,我们小孩是怎么样的呢?相对他们来说,我们是幸福的、是自由的。还是那句话,不同的人看相同的事,不是所有人的见解都一样。我自己觉得老师和学生应该在同一平台上讨论、学****作为老师只需把大思路引导给孩子们,这就足够了。老师们能看懂孩子们的心声,孩子们能明白老师的用心,只需要这些,只不过是相互的了解,也许,是姐姐变成一个只有微笑的世界。
《北大是我美丽羞涩的梦》之感
整篇文章都是要表达一个概念:我是个立体的,有些有肉的人,不是考试机器。什么是机器?是人类往它的芯片里输入程序然后机器再去按部就班地完成这些工作。那个叫做机器,在我看来那是仆人,人类的仆人,我们是主人。人是有自己的想法的。现在的大人们喜欢把自己的孩子当成机器,把应该学的知识全部的填鸭进去,不管“它”的“内存”有多大,只是让孩子成为他们那一代最优秀的人。可是你们有没有想过,“它”是一个跟你一样有想法、有感情的“机器”,“它”知道是非对错,而且知识不是强压给“它”的,“它”会“超负荷”的!“超负荷”了,“它”也就可以说是废了,变成了一个真正的“只会学****的破铜烂铁”。要让“它”有自我的空间,“它”会自己干好一切的事,不要把“它”看成一个永远不会长大的“东西”,“它”会经历许许多多的人情世故。“它”会长大的……
《过节和观灯》之感
文章写的是一篇很长回忆乡村民俗的文章。读完这篇文章,我想到的不是乡俗的趣味,而是我们城市小孩的苦味与乏味。读完文章,其实我也很向往文中的每一个情与景。相信大家也是这样想的。可现在的生活却与文中讲到的截然不同,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我们城市已经没有了生机,已经完全是一个机械化城市了。今天我不讲城市,我来讲讲孩子们,虽然文中没怎么提到过孩子,但我还是要说。都说孩子是祖国的花朵,可是,花朵是用什么才能成熟?养份。家长就是认为学****成绩就是这养份的百分之百。于是,这朵花就变成了一朵一岁的枯纸花。学****成绩,作业……家长想的都是这些,从不想孩子们的感受,这样是没有用的。你给予花那么多的“一味食品”,它吸收吗?要想的是这些。还有家长不管三七二十一往花的土壤里强制灌输“一味食品”,花不吸收,不吸收好啊,把养分望你嘴里塞!就是这样,我没夸张。可是家长不知道,我们这不会把他们“排出”吗?这就是家长没有从我们孩子的角度想问题。还记得一个小品,题目我不记得了名好像是“我和爸爸换角色”。说的是老师家访安排了一场戏让儿子去写,就是爸爸和儿子换角色。在戏中爸爸感到了儿子的辛苦,开始幸福生活。这个小品就证实了,现在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