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美学名词解释.doc

格式:doc   大小:31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美学名词解释.doc

上传人:镜花水月 2019/2/4 文件大小:3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美学名词解释.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名词解释第一章绪论1、美学研究对象2、美学的学科性质3、鲍姆加登4、审美意识5、美学思想6、美学学科7、实践概念8、审美境界9、审美关系10、美学11、美感12、审美形态13、艺术活动14、美育15、审美活动第二章审美活动论16、审美需要17、审美理想18、审美趣味19、审美惊异20、审美体验21、审美澄明22、多样统一23、审美意识24、游戏说25、巫术说第三章审美形态论26、审美形态27、人生样态28、自由人生境界29、审美情趣30、审美形态的生成性31、审美形态的贯通性32、审美形态的兼容性33、审美形态的二重性34、优美35、崇高36、悲剧37、悲剧诞生论38、罪孽说39、焦虑说40、喜剧41、丑42、荒诞第四章审美经验论43、审美经验44、直观45、感性直观性46、感知47、想象48、接近联想49、类似联想50、对比联想51、再造性想象52、创造性想象53、自我调节54、审美态度第五章艺术论(一)55、游戏说56、集体无意识说57、模仿说58、表现说59、有意味的形式说60、符号说61、艺术品62、载道说63、娱乐说64、艺术品的意象世界层65、艺术品的意境超验层66、意象67、仿象68、兴象69、喻象70、抽象71、意境72、有我之境73、无我之境74、艺术的审美功能75、艺术的认识作用76、艺术的道德教育功能第六章艺术论(二)77、艺术的存在方式问题78、艺术天才79、灵感80、绘画第七章审美教育论81、寓教于乐82、美育83、化育84、化性起伪85、怡情养性86、柏拉图的美育观87、席勒的美育观88、马克思的美育观89、贺拉斯的美育观90、亚里士多德的美育观第一章绪论1、美学研究对象:是体现着人和世界的审美关系的一起审美现象或审美活动。2、美学的学科性质:是一门研究审美现象即审美活动的综合性的人文学科3、鲍姆加登:德国哲学家,1750年出版的学术专著《美学》一书,宣告了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正式成立,被美学界尊崇为“美学之父”。4、审美意识:指人类在生存实践中萌发出来的有某种不明晰审美追求的意识,它往往通过具体感性的审美活动体现出来,缺乏明确而系统的理论表述,故而不成熟,不自觉。审美意识可分为初级神意识和高级审美意识。5、美学思想:是思想主体对审美现象某些本质、特征、规律比较自觉的的理想认识,以明确的理论观点和概念范围来表述自觉、系统的理论性思考。6、美学学科:奠基于审美意识和美学思想,但它是以审美现象为专门课题,从整体上独立地、系统地思考审美现象所获得的理论体系。美学学科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确立,有两个重要标志:一是有专门的、系统的美学著作问世;二是形成了独立的,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研究对象和范围。学界公认,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形成以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1750年出版的《美学》一书为标志。7、实践概念:马克思的实践概念是在继承和批判西方传统实践观念,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实践概念的基础上形成发展起来的。他坚持把实践理论解释为“人的感性活动”,理解为人类自我创化并变革世界的现实活动,理解为人的整个社会生活世界的根本基础。他科学地指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里,实践概念覆盖了人的全部社会生活,既包括最基础的物质生产活动,又包括政治活动、道德活动、艺术审美活动和其他种种精神生产活动,以及人们广大的日常生活活动。8、审美境界:一般是指在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