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书法家刻苦学习的故事(第十七周).doc

格式:doc   大小:21KB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书法家刻苦学习的故事(第十七周).doc

上传人:乘风破浪 2019/2/5 文件大小:2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书法家刻苦学习的故事(第十七周).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课时计划第十七周星期一2013年12月24日课题书法家刻苦学习的故事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临摹的方法和作用;了解临、摹和创造的关系。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教材分析重点掌握临、摹的方法,了解只有继承才有创新。难点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教具教学过程:故事之一《智永和尚的“退笔冢”》隋唐时代的著名书法家智永和尚,是王羲之的七世孙。据说他曾住在永欣寺楼上,刻苦学书三十年。他身边备有一个大竹篓,将写秃的笔扔进竹篓里,整整装满了五篓,后来将秃笔取来埋在一起,称为“退笔冢”。经他亲手临写的《千字文》有八百多本,分别散在江南各寺庙里。“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綉花针”,智永终于成为当时著名的书法家,每天来求他写字的人络绎不绝,把他家的门限都踏穿了,于是用铁皮包上,被人称为“铁门限”古人说:“水滴石穿,绳锯木断”,不正是智永和尚的写照吗? 故事之二《红叶作书,郑虔三绝》郑虔是唐玄宗时代的著名学者,书法家,学问很渊博。他青年时代就爱好写字绘画,但令人心酸的是家境贫寒,穷得连纸张也买不起,用什么来练字呢?正好附近慈恩寺庙里存放有几间屋的柿叶,他便搬到寺庙里住下,每天取红色的柿叶当纸,刻苦学书。时间一长,把几间屋的柿叶都写完了。功夫不负有心人,郑虔终于艰难而玉成,他的书法、绘画和诗歌都取得很大成就,唐玄宗见了赞叹不已,称之为“郑虔三绝”。前人说:“梅花香自苦寒来”,从郑虔学书的故事中,不是给我们很大的启发吗? 故事之三《穷和尚成了大书法家》唐代的大书法家怀素和尚,也是一位勤奋刻苦的典范。因为贫苦,买不起纸张,他每天取芭蕉叶来写字,后来把他种的一万多株芭蕉树叶都摘光了,于是又作了个木盘子,刷上漆,在上面练习写字,时间长了,笔尖竟把木盘也磨穿了。他写秃的笔,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