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1
文档名称:

智慧环卫设计专业技术方案.docx

格式:docx   大小:969KB   页数:5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智慧环卫设计专业技术方案.docx

上传人:phl805 2019/2/5 文件大小:96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智慧环卫设计专业技术方案.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智慧环卫设计方案云南西合科技有限公司2016年3月目录前言论述 6智慧的广义定义 6什么叫智慧信息化 6智慧信息化所需具备的那些要素 7数字环卫与智慧环卫的区别 7智慧环卫的背景和发展机遇 8智慧环卫建设的必要性 9智慧环卫建设目的和意义 10环卫发展历程 10智慧环卫建设意义 10智慧环卫建设目的 11智慧环卫架构设计 12设计约束原则 12设计目标 13应用技术 15软件工程总体架构设计 16软件工程的总体构架 16智慧环卫业务应用层各功能模块设计 18数据字典管理模块; 181).(GIS)地理信息管理系统 182).信息安全管理系统 183).平台接口管理系统 18监控监测管理模块 181).(GPS)全球***管理系统; 192).射频标签(RFID)应用管理系统; 193).视频监控系统; 194).传感监测系统; 19业务管理模块 191).垃圾清运管理系统; 192).清扫保洁管理系统; 203).调度智慧管理系统; 204).业务巡检管理系统; 20工作流管理模块 211).OA系统; 212).物资管理系统 213).基建项目管理系统 21财务管理系统 22党建云管理系统 22档案管理系统 23智慧环卫业务应用层模块设计简述 25设计原则 25各模块设计内容简介 25数据字典管理模块 25监控监测管理模块 29业务管理模块 30工作流管理模块 34财务管理系统 44党建云管理系统 48档案管理系统 50前言论述智慧的广义定义智慧是一个质点系统组织结构合理、运行程序优良以及产生的功耗比较大的描述。无智慧的质点组合搭构成某种空间结构,在外力场作用下按一定的时间顺序和方向运动,同样质点数的情况下,系统结构的合理性,内耗与功效的大小决定了系统智慧的高低。结构越合理,内耗越小,功效越大,系统的智慧越高,反之越低。什么叫智慧信息化智慧信息化就是通过物联网基础设施、云计算基础设施、地理空间基础设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维基、社交网络、FabLab、LivingLab、综合集成法、网动全媒体融合通信终端等工具和方法的应用,实现全面透彻的感知、宽带泛在的互联、智能融合的应用以及以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为特征的可持续创新。伴随网络帝国的崛起、移动技术的融合发展以及创新的民主化进程,知识社会环境下的智慧信息化是继数字信息化之后信息化发展的高级形态。从技术发展的视角,智慧信息化建设要求通过以移动技术为代表的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实现全面感知、泛在互联、普适计算与融合应用。从社会发展的视角,智慧信息化还要求通过维基、社交网络、FabLab、LivingLab、综合集成法等工具和方法的应用,实现以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为特征的知识社会环境下的可持续创新,强调通过价值创造,以人为本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智慧信息化所需具备的那些要素智慧信息化就是采用视觉采集和识别、各类传感器、无线定位系统、RFID、条码识别、视觉标签、计算机软件工程等顶尖技术,构建智能视觉物联网,对环卫综合体的要素进行智能感知、自动数据采集,涵盖环卫综合体当中的环卫业务管理、环卫日常事务管理、环卫垃圾处理、环境污染管理、信息通信和显示等方方面面,将采集的数据可视化和规范化,让管理者能进行可视化环卫综合体管理。数字环卫与智慧环卫的区别数字城市主要是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以前各种手工方式进行处理的业务,包括政府办公、企业运营、公众生活、办事等的操作方式进行信息化改造,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以上各类日常的、特定的操作,但是各个操作单元都是孤立的个体,之间没有有效的关联性,不能实现协同与数据共享,出现各类信息孤岛,各自为政的局面;智慧环卫是在数字环卫的基础上,通过高速的互联网络,以及云计算等新技术打破信息孤岛现象,实现大数据协作与共享;在数据采集方面,主要是借助物联网技术的发展,通过各类传感设备大量代替人工干预的方式,实现智能化操作,并将采集的各类数据汇聚于云计算中心,再借助人工智能分析,对数据进行深度挖掘,找出其中关联性,实现对企业、公众操作的便捷性,对决策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依据。其主要目的是实现绿色、环保的社会发展机制,建立便捷、高效的社会环境,使得自然与人和谐相处,为世界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内生动力。智慧环卫的背景和发展机遇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城市进入加速发展期。“十二五”期间,我国城市化率将突破50%,城市化对国民经济和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明显增强。与此同时,人口膨胀、环境污染、资源短缺、交通阻塞等城市病已逐渐成为制约我国城市发展的主要问题。为了实现城市的可持续繁荣,一方面需要进一步顺应城市的全球化、多样化、社会化和协同化的趋势,建立新型的城市发展模式;另一方面需要借助新技术革命强大的驱动力,奠定新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