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高一历史必修一3课学案.doc

格式:doc   大小:91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高一历史必修一3课学案.doc

上传人:镜花流水 2019/2/5 文件大小:9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高一历史必修一3课学案.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灵石一中自主学****型学案1高一年级历史学科主编(史玉红)审核(历史组)教材序列必修2第3课课题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编号3班级小组姓名学****目标了解我国汉代的四大经济区;.概括我国古代人口迁徙的三次高潮原因、影响;了解我国古代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历史进程、原因、,请画简图表示(体现分界和区域即可):《颜氏家训》中说:“昔在江南,不信有千人之毡帐;及来河北,不信二万斛船。”材料二:《史记·货殖列传》:“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买卖)而足……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问题】以上两则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它说明了汉代全国的经济区域有什么样的特点????,?利用所学,结合材料分析,注意答案的组织要精炼。条理。次问题三次人口南迁高潮与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有什么关系?阅读材料结合课本概括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材料一:北宋时,长江文化已有超越黄河流域之势。《宋六十名家词》所选61位词人,除3人籍贯不明外,北方仅13人,其余都在南方。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或文人,十之八九出自南方。当时流行着“福建出秀才,大江以南士大夫”的民谚。北宋时期的儒者南方306人,而北方仅125人。科考进士南方7869人,北方仅789人。材料二: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国家根本仰东南财赋。谚语曰:“苏常熟,天下足。”“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材料三:位于运河枢纽的扬州,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市区内商贾众多,邸店林立,最繁华的街道“十里长街市井连”,到了晚上,”夜市千灯照碧云”一派繁华。材料四:在长江流域早期开发中,畲田开发是一种典型形式。畲田,“峡中刀耕火种之地也,春初砍山,众木尽噘。至当种时,伺有雨候,则前一夕灭之,借其灰以粪。明日雨作,乘热下种,即苗盛倍收。”这种耕作方式至今在我国四川、云南等长江流域地区仍有所见。材料五:唐代至清末长江较大水灾初步统计 朝代年数水灾次数平均几年一次唐代2891618宋朝(金)————材料四、五均摘自《长江流域水患研究》知识建构灵石一中自主学****型学案2高一年级历史学科主编(史玉红)审核(历史组)教材序列必修2第3课课题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编号3班级小组姓名学****目标了解我国汉代的四大经济区;.概括我国古代人口迁徙的三次高潮原因、影响;了解我国古代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历史进程、原因、、两汉时期江南经济落后于北方的原因是()①地势复杂不利于开发②统治残酷阻碍经济发展③人口稠密资源贫乏④生产工具和技术落后A、①②③ B、①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2、“北人避胡多在南,南人至今能晋语。”对唐朝张籍的这句诗理解最准确的是()A、北方人大多害怕胡人B、南方人与北方人有不同的特点C、北方人为躲避战乱大量南迁D、南北的语言融合比较好3、下列材料中,表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是()A、“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