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没有疯狂的老百姓.docx

格式:docx   大小:15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没有疯狂的老百姓.docx

上传人:在水一方 2019/2/5 文件大小:1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没有疯狂的老百姓.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没有疯狂的老百姓,只有疯狂的政策环境王宁:中山大学社会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消费社会学、旅游社会学研究。1960年出生,福建人,1978年2月入厦门大学哲学系就读。1988年赴英者·牛思远实习生李嘉琦南都周刊:很多声音都在说房价太贵,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买房?王宁:现在买房是政府刺激经济的一个副产品。还有就是通涨预期,使得本来不想买房的人涌入楼市。这类似于1988年、1989年的“抢购风”,哪怕一个冰箱坏了也买回家。中国的住房有三个特点。首先,土地是有限的;第二,人口是世界最多的;另外,资源分配在大城市和小城市、城市和乡村之间是不均衡的。这必然会导致人口向资源多的优质空间集中,加剧一线城市土地和优质位置的稀缺。自从4万亿和天量信贷之后,大量资金进入房地产,导致有限的土地价格急剧攀升,这就有了大量的地王。地王会引起房价上升,价格上升就会形成一种预期,当所有人认为价格是上升的,那价格就真的会上升。这就会迫使消费者在下一波上升之前赶紧买断。而且,地产商也有一种策略,借助媒体或者价格联盟,制造一个价格不断上升的局面,激起消费者恐慌。南都周刊:房价不断上涨,消费者恐慌性买房,您认为这种市场状况是不是疯狂的?王宁:追涨不追跌是怕失去更多,老百姓要让他的资产保值,对个人来说这是理性的,我不觉得这是疯狂。消费社会学中有一个“门槛理论”:大家心理都有一个门槛,别人不动,大家都不着急,大家都动了,就害怕了。但是他加入进去后,恰恰是帮着房价上涨。这样就会产生连锁效应,每一个人的行为都在助长房价上涨。在房价和收入增长可以稳定地预期的时候,一个人只要有稳定的职业,不愁没房。但是,现在一个人有房没房不是个人可以支配的,是政府支配的。政策会让一部分人往上走,同时让另外一部分往下走。在这个社会分化急剧、谁都可以成为掉下去的那一部分的时候,住房就成为家庭的首要保障。由于政策的原因,在老百姓还没有心理准备的情况下,房价在2006-2007年飞速上升,把许多来不及买房或一时无力买房、准备多储蓄几年来买房的人打了个措手不及。2009年下半年也是这种情况。这是宏观环境的问题。从这个角度上说,没有疯狂的老百姓,只有疯狂的政策环境。南都周刊:很多专家说,把房子作为资产是国人的传统习惯,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消费心理。最近就有种说法,房价上涨是“丈母娘需求”,是年轻人太着急买房了。王宁:不是的,这是所有理性人的传统习惯。美国的老百姓不想买房就不买,是因为他们的社会福利和保障一体化了,流动起来也不那么麻烦。但是,在中国你很难流动,我只能生在广州,长在广州,死在广州,就在广州买房。我觉得“丈母娘需求”是可以理解的正常行为。某种程度上说,婚姻也是一种经济,这种经济就是把女儿当作资产投资出去,回报就是女儿的幸福。在房价火箭般上升的时候,现在没房的人以后更没可能有房,无法买房意味着没有能力进入中上层。我女儿有条件嫁入中上层,凭什么嫁给你中下层?把房价高归因到丈母娘,掩盖了土地制度、住房制度、政府和投机商的责任。我们不能说年轻人买房不理性,这是打错了板子。年轻人已经是牺牲品了,还要怪他们为什么要买房子。他们没有房改房,一出来房价就猛增几倍,工资没有跟GDP同步增长,这些人是买不起房子的。因此,他们只能让有房改房的父母用储蓄资助首付,这其实也是变相剥夺了他们父母那一代的福利,是非常不公平的。从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