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建设万家寨引黄工程的意义.doc

格式:doc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建设万家寨引黄工程的意义.doc

上传人:小泥巴 2013/9/14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建设万家寨引黄工程的意义.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建设万家寨引黄工程的意义
许四复
(山西省水利厅,太原030002)
万家寨引黄工程是山西历届省委、省政府领导一直不断推动而建成的,倾注了无数人的心血。但前阶段听到不同的声音,认为“引黄不必要建”,“浪费了”,“搞大了”……,不排除这是由于岗位不同所产生的对引黄的不同看法。我作为一名老水利工作者,看到黄河水引到太原来,从心底感到高兴!我认为看待万家寨引黄工程一定要从长远看,而不仅仅是看现在。这使我不由得不回顾水利部、山西省委省政府为解决山西水资源问题而不断努力的一些历史,不由得不再一次说太原市的水资源状况。
1 建设引黄工程,太原才有出路
早在上世纪70、80年代我就开始不断地呼吁尽快改善缺水状况,采取经济杠杆促进节约用水,污水回用,并从根本上解决太原市缺水问题。
山西的水资源非常紧张,只有全国人均水源量的20%,被列为世界最缺水的城市之一。之所以说“山西十年九旱”,就是因为山西受地形地貌的限制,本身就是一个总降雨量很少而无效雨量又多的地方,再遇旱年,缺水就更严重。清光绪三年曾遇到连续3年的大旱,赤地千里,并出现了人吃人的现象。第一任水利部部长傅作义,是万荣人,他曾说过,他的父亲就遇到了那次大旱,那时人们大量逃荒,土地房屋什么都不要,真是哀鸿遍野,民不聊生。
山西水资源紧缺状况一直是一个大问题,“水资源”是指可再生可永续使用的资源。也就是说,不能再生、不能永续利用的水不能算水资源。因此,只有每年降雨产生径流,并有部分入渗地下供植物使用或补充了地下水,才能算水资源;至于河流这部分水资源也不能吃光分净,按国际水资源利用的惯例,河流水量,最多只能使用三分之二,至少得留下三分之一作为环境用水。工业、农业需要水,我们不得不修建许多水库把河流的水拦截起来,以解决民生用水。但由于拦截河水,使河流干枯,水体丧失了自净能力,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现在汾河变成了臭水沟,山西境内除了沁河、滹沱河还有些水量,其他河基本都断流。河水用光了就又开始抽地下水,我们的风景名胜——洌石寒泉原来有5个流量、晋祠难老泉有2个流量,都流了千百万年了,但现在难老泉“老”了,洌石寒泉早已干枯了。这就是“强采”地下水加上采煤破坏地下水储水结构造成的恶果。由于降雨量、地形、地貌、地质等条件的限制,地下水补给量是有限的。而现在因为太原市一直在强采地下水,把几千、几万年积存下来的水采空了,因此造成了地下水位的大幅度下降,地下水下降又造成了污水入渗地下,污染地层。我最近就看到一则报道说“太原地下水已经检测到污染物”。这也是超采地下水的一个恶果。超采地下水引起地面沉降的一个明显例子就是旧的迎泽桥,在上世纪90年代初已经下沉了
40cm,也就是地下水超采造成的地面沉降。
世界水资源委员会的一位官员就曾说过“地层一旦被污染,在目前的技术水平和经济能力下,不可能去清洗地层”。要知道,地层一旦被污染,不是十年八年可以清除,是百年千年的问题,是贻害子孙后代的问题。这些问题当时就提到桌面上来研究了。
我记得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原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张稼夫对山西的“水”非常关心,他是山西的老干部,常回山西来,每次来并他都要问起山西水的情况,晋祠的水那时还在流,还够1m3/s。当我汇报到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而污水又渗透到地下的时候,他说过一句话:“你们是在吃祖宗留下来的宝贵资源,还在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