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合唱)赏析经济管理学院经济学114116谢园摘要:《第九交响曲》是一部宏伟的,充满哲理和英雄性格的作品,是贝多芬的英雄性交响曲创作的继续和发展,是他在交响乐领域的伟大成就的总结,同时又是他的全部创作历程的一个清晰的缩影。今天我们站在《第九交响乐》面前,正如瓦格纳所说,“就像站在全人类艺术史上一个崭新的里程牌面前一样。”关键词:第九交响曲一、《第九交响曲》创作背景贝多芬(LudwingVanBeethoven,1770-1827)生于一个音乐世家,祖父是波恩以为选帝候亲王的乐长,父亲是唱诗班的男高音,家庭生活贫困。贝多芬从小就对音乐很有天赋,在他14岁的时候开始担任宫廷的管风琴师,并慢慢展露出他过人的作曲天分。但是命运在最脆弱的地方打击了他,就在贝多芬的事业充满青春活力是,他的听觉开始出现了问题。但这并不能阻挡他那颗热爱音乐的心,创作出许多著名的作品。晚年的贝多芬在双耳彻底失聪的情况下,仍然创作出了一部宏伟的,充满哲理和英雄性格的作品,《第九交响曲》。《第九交响曲》又称《合唱交响曲》,d小调。这部交响曲是贝多芬创作的巅峰,也是他最后一部交响音乐杰作,集中体现了贝多芬的生命意志和艺术理想。贝多芬的晚年是他一生最悲惨和最痛苦的人生阶段,心灵上的孤寂、经济上的贫困、生活上的孤苦伶仃以及耳聋和健康不佳,但是他唯有在音乐中,才能摆脱这尘世的困扰,而使自己的精神、情感得到升华。他的创作在这时期进入到了一个沉思、内省、凝练的阶段。通过苦难和斗争达到欢乐的音乐表现,成为他晚年创作中最重要主题。而《第九交响曲》就是这样一部永垂史册的作品。贝多芬有句名言:“我们的时代需要有力的心灵,以鞭策那些胆怯的人。”作为一个无畏的战士,贝多芬不但信任人,而且信任全人类团结友爱这一伟大理想。因此,德勒的作品所歌颂的“人的尊严和自由”使他感到特别亲切。《第九交响曲》之所以也称为《合唱交响乐》皆因为在第四乐章加入了合唱,采用了席勒的诗歌《欢乐颂》。这使贝多芬能更直接的把自己一生所热切追求和向往的全人类自由、平等、博爱和欢乐唱了出来,二、《第九交响曲》赏析1第一乐章第一乐章,奏鸣曲式。这是一首悲壮的叙事诗,既有黑暗的统治,也有争取自由的英雄气概。乐曲展示出巨大而紧张的斗争场面,是贝多芬的英雄克服他所面临的重重困难阻碍的宏大画卷。乐曲开始是一个朦胧而荒漠的背景,其中一些断续的音调使人产生孤寂、绝望和对过去的苦难的联想。不一会儿,那些断续的音调突然飞聚在一起,组成这一乐章巍峨、清晰而严峻的第一主题;它那威武而猛烈的形象、斩钉截铁般的节奏以及一系列紧张的发展,形成一种强有力的严峻意志,代表一种傲然的正气,一种不畏强暴的反抗精神。最后贝多芬以一个内涵丰富的隽句结束了这个乐章中关于悲剧的叙说。2第二乐章第二乐章,谐谑曲,复三部曲式,前后两段为奏鸣曲式,从结构上大大扩展了。谐谑曲通常出现在第三乐章,为了延续革命的激情,被多封大胆的突破了传统的乐章结构,将它放在了第二乐章。这个乐章是贝多芬创作中最伟大也是最长的谐谑曲,其结构很像奥地利民间的兰德勒舞曲。在这个乐章里,虚幻的、怪诞的形象在舞蹈节奏下互相追逐交织,中间有一段田园诗般幻想的陈述。3第三乐章第三乐章,双主题变奏曲式。前面两个乐章中激昂的情绪完全褪去,这是贝多芬最富诗意的乐章,充满了宁静和沉思,是对人类命运最深切和最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