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
文档名称:

毕业论文 幼儿“告状”行为的指导策略研究.docx

格式:docx   大小:68KB   页数:1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毕业论文 幼儿“告状”行为的指导策略研究.docx

上传人:762357237 2019/2/6 文件大小:6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毕业论文 幼儿“告状”行为的指导策略研究.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黔南民族师范学院贵定分院——专科毕业论文题目:幼儿“告状”行为的指导策略研究院系:贵定分院专业:学前教育班级:12级三专学前(2)班姓名:吴卉学号:2012132247指导老师:王亚明完成时间:2015年3月21日星期六目录摘要················································关键词············································引言··············································一、幼儿告状行为的产生·······························································································二、幼儿告状的原因······························································································三、教师对待幼儿告状行为···································································、减少告状行为·············四、结论·········································参考文献······································摘要:中国教育部网站2012年10月15日发布《3~6岁儿童学****与发展指南》,对防止和克服学前教育“小学化”现象提出了具体方法和建议。同时也说明这一阶段的儿童生活范围逐步扩大,儿童独立性增强,好奇心、探索欲望和参加实践的需求也在逐步增加。基于此,针对幼儿告状行为不能简单地遏制,应该有针对性、有区别地对待,找出解决办法,提出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幼儿教育提供了实践化的理论支持,解决了当前幼儿教育过程中告状问题频繁,教师应对不暇的现状;丰富了幼儿教育理论,总结了国家对幼儿教育的学****与发展要求,提出了针对幼儿行为表现的理论研究。关键词:幼儿研究;告状行为;指导策略引言:在幼儿园里,幼儿告状的现象十分突出,几乎每天有百分六十的幼儿告状,作为教师的我十分头疼。孩子常常为了一点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到老师这里来告状,理由五花八门的,各种告状令老师应接不暇,疲于应付。告状行为是我国儿童特有的一种比较典型的社会行为,但是随着对幼儿教育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研究幼儿的告状行为,幼儿作为一个特殊的人类个体,他们的告状行为一定有许多不同于***的地方,那么通过调查我们需要了解幼儿告状的原因,以及教师处理幼儿的告状行为的指导方法,能在我们日常的工作生活中减少这一行为。《纲要》中指出“教师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会自律和尊重他人。”而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告状行为是幼儿比较典型的一种社会行为,是儿童社会化的常见行为之一。告状行为是幼儿发起的几种有十几种幼师互动中发生频率最多的一次,所占比率高达28%左右。随着对幼儿教育的关注,人们对幼儿告状行为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幼儿为什么如此热衷于告状?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幼儿的告状行为?若处理不当,会影响幼儿之间,师友之间以及幼儿人际的关系,并对幼儿的性格、品质的形成产生影响,因此要求我们教师在一日生活中正确处理幼儿的告状行为,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关系到他们能否带着正常的心态步入社会。理清这些问题有助于我们认识真实的幼儿社会生活世界。一、,这是这个年龄阶段孩子的心理特点。幼儿期的孩子在思想认识方面对大人还很有依赖性,特别是孩子上了幼儿园,对教师非常崇拜,什么是好?什么是坏?老师赞许的就是好,教师指责的就是坏。所以,孩子们很在意父母、教师对自己行为的态度,不管是赞许还是谴责,肯定还是否定,都成了孩子们判断是非曲直、善恶好坏的最高标准。孩子的“告状”看起来事小,但若处理不当,会影响幼儿之间、师幼之间的关系,并会对幼儿的性格和品质的形成产生影响,因此,正确认识和处理幼儿告状行为,在幼儿园中显得十分重要。,但究其动机和目的,一般可划分为以下几种:1).检举性告状。该告状主要是孩子在已分清各自责任的情况下,为打抱不平或维护纪律而产生的告状行为,其既不是因为自己与其他人发生了纠纷,也不是为了自己的行为寻找依据,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