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高中中国史知识点.docx

格式:docx   大小:33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高中中国史知识点.docx

上传人:2623466021 2019/2/6 文件大小:3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高中中国史知识点.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一)(170万年前),结束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前夕。原始人类完成了从氏族、部落到国家的发展。公元前21世纪,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早期国家的产生。,秦兼并六国,实现了国家的统一。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初步巩固。三国两晋南北朝,中国出现了长期的分裂局面,北方少数民族大量涌入中原地区,逐步实现了与汉族的融合。随着北方人口的南迁,江南地区得到初步开发。,如果出现了社会经济文化繁荣、政治开明的局面,国内各民族友好往来,我交流得到进一步发展。宋元时期,中国的经济重心逐步由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契丹、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南下,民族关系出现了新变化。,中国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发展,社会经济和科技文化取得一定成就。这一时期,中国的专制集权统治不断强化,对外闭关锁国,社会危机日益加深。(二)、蓝田人、北京人、丁村人、桐梓人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元谋人和北京人。(1)半坡聚落(2),我国历史进入了传说时代。传说中,炎帝和黄帝是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1)历程: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第一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国家的产生。其子启继承了王位,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商部落在首领汤的率领下,与周边各部落联合起来打败夏桀,建立商场,都城才在亳。约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迁殷,后人又将商称为殷。商朝末年,纣王荒***无道,激化了社会矛盾。西周:公元前1046年,渭水流域的周族首领周武王联合800多个诸侯部落在牧野击败商朝军队,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1)政治: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礼乐崩坏致分封制遭到破坏,周天子势力削弱,诸侯并起。这一时期出现的霸主有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等,争霸战争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和痛苦,同时又促进了民族融合。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韩、赵、魏、齐、秦、楚、燕几个大国相互征伐,除采取合纵连横等斗争策略外,还纷纷实行变法,以求富国强兵。如李悝在魏国变法,吴起在楚国变法,商鞅在秦国变法,申不害在韩国变法,邹忌在齐国变法等等。这些变法打击了旧贵族,此时期,地主阶级权力开始增强,逐步加强了中央集权。其中最为成功的是秦国的商鞅变法。从公元前356—前350年,商鞅在秦国大规模地推行过两次变法,变法的主要内容:废井田,开阡陌;废除世卿世禄制,建立军功爵制;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废分封制,推行县制;建立什伍连坐制,统一度量衡。商鞅变法沉重地打击了秦国就贵族,壮大了秦国军事力量,稳定了统治秩序,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是原来比较落后的秦国一跃,而成为战国时期最强大的国家,奠定了统一六国的基础。(2)经济: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春秋时期,铁器和牛耕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私田被大量开垦,井田制趋解体。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对公私土地一律按亩征税,承认了私田的合法存在。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从法律上肯定了土地私有制。(3)文化: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所谓“争鸣”,是指当时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阶级、阶层或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社会和万事万物作出解释。社会背景:随着周政权的衰落,富有学识的人流落民间传播知识,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自由的文士阶层,为百家争鸣提供人才;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以壮大自己的力量,统治者四处网罗人才,士人阶层对社会问题提出不同看法和治国主张。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儒家:孔子,春秋末期,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礼,为政以德,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孟子,战国时期,提出仁政,民本思想,性本善。荀子,战国时期,提出仁义、王道,君舟民水,性恶论,法治。墨家:墨翟,战国时期,提出兼爱,非攻,尚贤。道家,老子,春秋末期,提出道的思想,无为而治,辩证法。庄子,战国时期,将老子的思想发扬光大,效法自然。法家:韩非子,战国时期,提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法治,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兵家:孙子,春秋末期,提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膑,战国时期,提出事备而后动。其他:名家,阴阳五行家,杂家,小说家,纵横家。“百家争鸣”的影响,在“百家争鸣”过程中,各个学派相互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终于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其中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两千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