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你是谁就配得起谁
默多克宣布和邓文迪离婚的那天,W在朋友圈里上传了她的婚纱照。一天之内的两大八卦,搞得群内震荡,沸反盈天,最后八卦党们还是取就近原则,优先起底身边够得着的八卦。
W是所谓的“齐天大剩”,年四十一,,虽然注重形象,倾力保养,到底本身不过中人之姿,又有了些年纪,客观地说,外表和年岁相符,已是一只脚迈入微胖界的准中年妇女。她有不错的职业和收入,外企中层。打住,千万别把她想象成很精英女强人的模样,熬到这个年纪,差不多的也都该是一个单位的中层了。
在年轻时一段被爹妈强力反对掉的恋情之后,W就糊里糊涂地剩下了。也不是没急过,走马灯似地相亲岁月也经过,世纪佳缘一类的网站也做过交费会员,但总是人家愿意她不愿意,她肯了,对方又没了下文。着急忙慌地就过了35岁,身边的至亲好友倒不大提她的婚事了。W经常教育她的剩女后辈——那些还在“剩斗士”阶段的女青年们说:熬着吧,熬过了35,你就进入了爱怎么剩就怎么剩的自在世界,谁敢开口催你,你就涎着脸一贴膏药黏上去:“你给我找一个呗”,对方立马落荒而逃。
W的父母,早就悔不当初。从各种挑剔到全无要求,也不是全无,仅余的条件被W高度概括为:活的,男的,非GAY。最后一条还是W揣摩上意主动添加的。
在掂量和比对“条件”的婚姻市场上,W全无优势。剩到年近四十,稀稀拉拉的介绍中,已经开始相当比例地出现60岁退休干部的身影。w求饶,介绍人好心相劝:考虑一下吧,男方年纪是大了点,但身体挺好,子女都成家了云云,结束语是“40多岁的男的,大把20多的年轻姑娘随便挑呢”。W跟闺蜜复述这话时对介绍人很是切齿:不说实话会死吗?!
“臣妾做不到啊”,W坚持不肯削价甩卖。知道无法勉强自己,W索性过起一个人的日子,不免孤独,倒还自在。她是朋友圈中读书最泛、走的地方最多、厨艺最好的,一手剪纸出神入化。偶尔,相熟的朋友议论起她的未来和归宿,不免蹙眉感慨:难啊。
岂料她N年不鸣,一鸣惊人。
她的新郎,既非玉树临风,也非大富大贵。惊着大家的,是他的什么都刚刚好。和W同岁,,不算英俊,但挺拔耐看。出身高知,公婆均毕业于中国顶级名校,一个教授,一个医生,温文有礼。本尊是海龟博士,技术大牛,外企高管,年薪百多万元。标准“大把20多年轻姑娘随便挑”的世人眼中理想的婚姻对象,简直炙手可热。
怎么就被你抄上了呢?圈中另一位剩女羡慕嫉妒恨地问出了大家的心声。
无论怎样逼供,W也说不出太特别的勾搭经验。无非是一次跨区域合作,半年共事,晨夕相对,加班加出了感觉。W自称在职场上认真敬业肯定没的说,其他就真没什么好交代的。最有浪漫色彩的一个细节,也就是等夜宵的工夫,W信手拿过A4纸,剪了张“老大”气急败坏的脸谱,后来发现被人家珍而重之地收藏。
顶着出卖朋友的骂名,写了这么多W的故事,结论当然不是姑娘们赶紧学剪纸吧,兼论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现实价值。
我想说的是,如果只当婚姻是市场,它当然会有比价,个体作为交换品之一,就会有升值或者贬值。在世俗“条件”的比对中,W这个年纪的女人和“条件”,比她的先生,差着不知多少个量级。但请注意,那是别人即使是多数人眼里的“条件”。作为多年的朋友,我们都知道W的可爱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