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3
文档名称:

沈阳未来产业培育和发展规划.doc

格式:doc   大小:876KB   页数:7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沈阳未来产业培育和发展规划.doc

上传人:kunpengchaoyue 2019/2/7 文件大小:87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沈阳未来产业培育和发展规划.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沈阳市未来产业培育和发展规划(2018-2035年)前言未来产业是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技术等与工业技术交叉融合为驱动,显著带动生产力发展、改善人们生活质量、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产业生态体系,涉及生产、交通、健康、消费、民生等多方面的经济活动。未来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发展方向,是培育发展新动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获取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所在。当前,北京、上海、深圳、杭州、武汉等地都已着手谋划,加强规划、出台政策、采取措施,加快推进未来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沈阳是我国东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拥有独具特色的创新资源、雄厚的产业基础、丰富的人才资源和创新成果,发展未来产业具有战略性、基础性要素条件和特色优势。但与国内外发达城市相比,沈阳还存在新兴产业发展与创新资源不匹配、传统体制机制惯性大、企业创新活力不足、高端人才流失等问题。相比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我市加快培育和发展未来产业形势更为严峻、任务更加艰巨。为贯彻落实****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顺应和把握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战略机遇,立足现有基础,强化前瞻布局,按照“站高、看远、想深、谋实”的原则,制定本规划。提出以带动我市高质量发展为核心,以未来产业创新平台、重大项目、重点企业为依托,以“未来技术产业化”和“现有产业未来化”为抓手,面向2035年谋划未来产业的发展目标、重点领域和发展路径,重点培育“3+2”未来产业生态体系,即未来生产、未来交通、未来健康三大主导产业,以及未来信息技术、未来材料两大赋能产业,具体包括智能机器人、增材制造、智能制造系统集成、智能网联汽车、通用航空、智慧交通、生命科学、生物技术、智能医疗、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区块链、储能材料、航空材料、半导体材料、纳米材料、防腐材料17个重点方向,力争在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中抢占先机,在新一轮区域竞争中实现跨越式、引领性发展,将我市打造成为国家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先行区、示范区和引领区。目录一、总体要求……………………………………………………………7(一)指导思想……………………………………………………7(二)主要原则……………………………………………………8(三)发展目标……………………………………………………9二、发展重点…………………………………………………………10(一)未来生产……………………………………………………………………………………………………………………………………………………………………………………15(二)未来交通……………………………………………………………………………………………………………………………………………………………………………………………22(三)未来健康…………………………………………………………………………………………………………………………………………………………………………………………………31(四)未来信息技术……………………………………………………………………………………………………………………………………………………………………………………………39(五)未来材料………………………………………………………………………………………………………………………………………………………………………………………………………………………………………………………………………………………………51三、重大工程…………………………………………………………53(一)创新能力提升工程………………………………………53(二)未来产业孵化工程………………………………………55(三)人才队伍建设工程………………………………………56(四)龙头企业引培工程………………………………………57(五)金融资本扶持工程………………………………………59(六)高水平国际合作工程……………………………………60四、保障措施…………………………………………………………61(一)加强组织领导……………………………………………61(二)营造良好环境……………………………………………62(三)强化舆论引导……………………………………………63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落实****总书记在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以带动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核心,以未来产业创新平台、重大项目、重点企业为依托,以“未来技术产业化”和“现有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