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传承摸索思考——淞南中心校语文校本教研活动的实践与探索一、事件发生的背景2014年7月的一次学校人事变动,我由一名普通的语文教研组长,转变角色,担任了学校语文教导。接到任命,内心着实忐忑。虽然自己在教育教学第一线工作了26年,是一名老教师了,在多年的教学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也取得了一点成绩,但是,以一名教学管理者的身份面对新的工作和任务,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这就意味着我的工作由以前只要完成自己手里的一摊事情转变为全局考虑,全盘统筹;由个体的自我钻研,自我探索转变为教学指导,教学评价;由关注一个班级的教学质量转变为站在一个新高度,新视角,关注教学动态,把握教学脉搏,诊断教学质量,提出教学建议……我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压力。为了尽快适应自己的新角色,更好地开展工作,我走上了新的学习之路。阅读相关的教学管理文献,向有经验的同事朋友取经,平时遇到的问题,及时汇报请教。教导处的工作千头万绪,作为一个新手,我个人认为,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化繁为简,主抓一头。所以,把自己的工作重心落实在“校本教研”这一主题上,期待扎实有效的教研活动能统领、指导具体的教学工作,保证教学质量。二、解决思路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朱慕菊指出,以校为本的教研,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保证新课程改革实验向纵深发展的新的推进策略。概括地说,校本教研,就是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我认为,学校是真正发生教育的地方,教学研究只有基于学校真实的教学问题才有直接的意义。我们学校多年来有良好的学习、教研的氛围,不仅在制度上予以保证,在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上也紧跟形势,贴切实际,常换常新,这是我进一步开展工作的稳固基石。在今后的工作中,自己要做的是努力体现自己的思考和理念,期望达到这样的效果:专家讲座促观念更新;案例分析促教学反思;师徒带教促青年成长;学术沙龙促交流沟通。三、主要的实践方法与实施过程(一)规范教学常规,开展有效教研活动1、制度保证,优化教研活动为了使教研组活动走向规范和有序,我校制定了《优秀教研组评选职责》、《教研组长岗位职责》、《教研活动管理制度》等。我们知道良好的制度只有落到实处才有成效,对此,学校领导定期深入教研组活动,参加讨论,了解活动进展情况,保证了教研活动的切实开展。大组教研时安排老师们学习二期课改的有关理念以及语文专业知识理论,骨干教师经验交流,期中期末质量分析,还聘请各级专家作专题讲座;小组教研主要围绕本年段的教学展开研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理论学习,经验交流;有听课评课,互相取经;有试卷分析,寻找差距;有课后练习的设计与讨论……大家相互支持、相互交流、相互配合,在合作的过程中逐渐达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2、重视科研,聚焦有效课堂在学校龙头课题《基于仁善型教师“生本化”课堂实践研究》的带动下,我们语文教研组的每一位老师都积极投入到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中来,以科研带动教研,以课堂为主阵地,实践新理念,发现新问题,尝试新变革,取得新成效。我们每位语文老师手中都有《谛听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