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一课神奇的货币(三)纸币复习思考题一位同学提出,他爷爷藏有2枚珍藏几十年的银圆和一张20世纪50年代初流通的一张第一套“壹万圆”人民币。想一想:银圆在这里执行了货币的什么职能?“壹万圆”还能不能在买东西呢?纸币的自述:很久很久以前,货币刚刚诞生的时候,人们都用金银条块来作为交换的媒介,可是每次交换都要称重量、查成色、很不方便。后来呢,有些地方的富商就在金银上打上了印记,用信誉来保证金银的重量和成色;在后来呢,国家仿效了这些富商们的做法,突破了地域的限制,铸造了具有一定形状、重量、成色并标明面额价值的金属货币,这就叫做铸币了,比如开元通宝啊再再后来呢,铸币在流通中不断使用,逐渐磨损,份量也逐渐减轻,就使足值的货币变为不足值的货币,不足值铸币继续代替足值货币执行流通手段。再再再后来呢,由于不足值的货币仍然可以流通,加上人们发现我的优点,比如制作成本低,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同时还避免了贵金属的无形的流失,于是人们就发明了我,我至此诞生了。思考:从纸币的自述中归纳货币的发展形式,从发展过程来看这些形式发挥了什么共同作用?纸币具有什么优点?为什么最终纸币可以代替货币?金银条块——铸币(足值)——铸币(不足值)——纸币——电子货币(未来可能的货币形式)铸币的名义与实际价值的分离,就预示着可以用某种东西代替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纸币的含义:产生性质职能货币纸币联系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货币充当流通手段中产生是商品,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价值符号,没有价值,纸币的面额代表一定数量的价值5种职能流通手段支付手段(部分)世界货币纸币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货币量为限度﹡国家有权决定纸币的面额、发行、但无权决定纸币的实际购买力如果在一年里全社会用现金支付的销售商品总量是500亿件,平均价格水平是10元,在这一年里货币平均周转5次。那么,在这一年里货币发行量应为()亿元。如果这一年实际发行了2000亿元纸币,这时的1元钱相当于()元,会出现(),增加有效供给实行适度紧缩性财政政策,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抑制总需求、稳定物价、增收节支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提高存贷款利率积极扩大内需,较大幅度增加公共支出、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稳健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投资、消费、外贸出口等拉动经济纸币发行量过多或者过少都会影响正常的经济秩序,都需要采取宏观调控;都是社会供给不平衡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