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光的等厚干涉现象与应用.doc

格式:doc   大小:507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光的等厚干涉现象与应用.doc

上传人:zbfc1172 2019/2/8 文件大小:50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光的等厚干涉现象与应用.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当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相位差恒定的两束简谐光波相遇时,在光波重叠区域,某些点合成光强大于分光强之和,某些点合成光强小于分光强之和,合成光波的光强在空间形成强弱相间的稳定分布,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干涉。光的干涉是光的波动性的一种重要表现。日常生活中能见到诸如肥皂泡呈现的五颜六色,雨后路面上油膜的多彩图样等,都是光的干涉现象,都可以用光的波动性来解释。要产生光的干涉,两束光必须满足: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相位差恒定的相干条件。实验中获得相干光的方法一般有两种——分波阵面法和分振幅法。等厚干涉属于分振幅法产生的干涉现象。一、;;。二、实验仪器测量显微镜、牛顿环、钠光灯、劈尖装置和待测细丝。三、实验原理当一束单色光入射到透明薄膜上时,通过薄膜上下表面依次反射而产生两束相干光。如果这两束反射光相遇时的光程差仅取决于薄膜厚度,则同一级干涉条纹对应的薄膜厚度相等,这就是所谓的等厚干涉。图11-1等厚干涉的形成本实验研究牛顿环和劈尖所产生的等厚干涉。-1所示,玻璃板A和玻璃板B二者叠放起来,中间加有一层空气(即形成了空气劈尖)。设光线1垂直入射到厚度为d的空气薄膜上。入射光线在A板下表面和B板上表面分别产生反射光线2和2′,二者在A板上方相遇,由于两束光线都是由光线1分出来的(分振幅法),故频率相同、相位差恒定(与该处空气厚度d有关)、振动方向相同,因而会产生干涉。我们现在考虑光线2和2′的光程差与空气薄膜厚度的关系。显然光线2′比光线2多传播了一段距离2d。此外,由于反射光线2′是由光密媒质(玻璃)向光疏媒质(空气)反射,会产生半波损失。故总的光程差还应加上半个波长,即。根据干涉条件,当光程差为波长的整数倍时相互加强,出现亮纹;为半波长的奇数倍时互相减弱,出现暗纹。因此有:光程差取决于产生反射光的薄膜厚度。同一条干涉条纹所对应的空气厚度相同,故称为等厚干涉。图11-,在透镜的凸面和平板玻璃间形成一个上表面是球面,下表面是平面的空气薄层,其厚度从中心接触点到边缘逐渐增加。离接触点等距离的地方,厚度相同,等厚膜的轨迹是以接触点为中心的圆。如图11-2所示,当透镜凸面的曲率半径R很大时,在P点处相遇的两反射光线的几何程差为该处空气间隙厚度d的两倍,即2d。又因这两条相干光线中一条光线来自光密媒质面上的反射,另一条光线来自光疏媒质上的反射,它们之间有一附加的半波损失,所以在P点处得两相干光的总光程差为: (11-1)当光程差满足:=0,1,2…时,为暗条纹=1,2,3…时,为明条纹设透镜L的曲率半径为R,r为环形干涉条纹的半径,且半径为r的环形条纹下面的空气厚度为d,则由图11-2中的几何关系可知:因为远大于d,故可略去项,则可得: (11-2)这一结果表明,离中心越远,光程差增加愈快,所看到的牛顿环也变得愈来愈密。将(11-2)式代入(11-1)式有:则根据牛顿环的明暗纹条件:=1,2,3…(明纹)=0,1,2…(暗纹)由此可得,牛顿环的明、暗纹半径分别为: (暗纹) (明纹)式中m为干涉条纹的级数,rm为第m级暗纹的半径,rm′为第m级亮纹的半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