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古田会议观后感精选.docx

格式:docx   大小:15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古田会议观后感精选.docx

上传人:kang19821012 2019/2/8 文件大小:1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古田会议观后感精选.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古田会议观后感精选当红四军面临困境,前委意见相左,朱毛出现分歧,队伍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时,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是如何用宏观的战略构想来突破困境,求得生存,发展壮大的。相信很多人是知道古田会议的,但也许对其历史背景和很多细节并不了解。比如,虽然知道毛泽东的前委书记是在七大时被选了下来,却不清楚当时红四军内部出现了最为严重的意见分歧,而这个分歧并不是为争权夺利。知道《九月来信》很重要,却不清楚这封由陈毅起草,周恩来审定的信件是解决朱毛之争的关键。还有我们经常喜欢引用的诗句“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知道它的出处是《采桑子·重阳》,却不清楚这是在毛泽东刚刚离开红四军,到闽西搞土改最失意最落寞时写的。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这部影片对87年前召开古田会议的始末,对为谁当兵,为谁打仗,革命军队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做出了全方位的解释和最好的说明。毫无疑问,《古田会议》在解读历史时,是直观立体,脉络清晰的。同时,在人物的刻画上,影片也有其独到之处。当时的毛泽东只有36岁,无论是朱德、陈毅,还是刘安恭、傅柏翠,都是一群朝气蓬勃的青年人。影片没有像有些红色电影一样,把他们塑造成老气横秋,庄重世故的形象,而是让他们走下神坛,走到平凡的生活里,尤其面对冲突时的反应,都表现得更像普通人。毛泽东在七大被选下来时的郁郁不得志,朱德在选择与之相悖的意见时与毛的激烈争论,留学回来照搬苏联红军模式的刘安恭,教条张扬得有些可恨,但他对革命的热情和在战斗中的牺牲,却让人扼腕叹息,静默中肃立。还有毛泽东的崇拜者追随者傅柏翠,和他的偶像一样是个倔脾气,他参与领导上杭蛟洋农民武装起义,配合毛泽东建立闽西革命根据地,战功卓著却执着任性,政治上的不成熟使得傅柏翠后来受了很大的挫折。这些历史人物性格鲜明,故事发展符合常理,对涉及领袖之间的矛盾冲突不刻意回避,尊重历史还原历史的同时,充分体现出了人性化的叙事特点。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古田会议》也充满了诗意和美感,给观众留下了很多的思考空间。贺子珍和毛泽东是情深意重的革命伉俪,两人在一问一答的对白中,将毛泽东在孤独中的坚持,不被理解的执拗,带领中国改变现状的决心表现得十分真切。影片还首次出现了领袖画外音用第一人称的讲述方式,瞬间拉近了人物和观众的距离。“从共产党成立那天起,很多人都倒下了,更多的人又加入到这个队伍当中,前仆后继,延绵不绝,共产党人付出这样的代价是因为要给中国人民争取一个平等尊严的权利。”、“在历史上能留下名字的,一定不是那些自作聪明的看客,而是真正创造了历史的人民”、“中国人争取到的不仅是在列强面前的平等尊严,我们问道寰宇,上下求索,要在中国大地上建一个文明民主的新国家……”这些经典之语,智慧之言,已经穿越时空,得到了历史的检验。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从1929年,古田会议上确立了人民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重申了党对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