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力推旅游与文化深度融合.doc

格式:doc   大小:16KB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力推旅游与文化深度融合.doc

上传人:小枷 2019/2/9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力推旅游与文化深度融合.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力推旅游与文化深度融合——以岳麓山旅游文化提升为例刘继勋旅游与文化有着天然不可分割的联系,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基于文化建设大发展大繁荣的指导方针,全国各地旅游文化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但工具主义和实用主义消解了旅游文化。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成了一个噱头,文化也仅仅是旅游唱经济戏的台子而已,由此导致旅游业过渡度商业化与文化内涵缺失。本文拟以岳麓山旅游文化提升为例,就力推旅游与文化的深度融合命题谈谈自己几点陋见。岳麓山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沙的一张名片,也是享誉中外的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旅游发展较为成熟,但后劲明显不足。概其缘由为三:其一,知名度虽高,但遇发展瓶颈,创新意识不强;其二,对旅游主体认识不够,人文关怀方面较为薄弱;其三,文化资源虽丰富,但较为碎片化,整合力度不大。针对这些现实困境,我想从弘扬中国旅游文化重文重人优秀传统、开发富有人文关怀的旅游文化产品、整合文化资源及加大文化创意产业开发等三个方面加以简述。一、充分弘扬中国旅游文化重人重文的优秀传统。山以贤称,境缘人胜。中国自古崇尚人杰地灵、钟灵毓秀,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因而弘扬中国旅游文化重人重文的优秀传统,在重人感受的同时,更要重视名人文化资源的挖掘与开发,充分再利用再发展这些资源。然而,名人文化资源的挖掘与利用,应该更高的或更多的立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需要,而不应该过高过多地从旅游产业发展的角度来思考与定位。岳麓山是一座文化名山,历代名人雅士仰慕至此,游历登临,作诗赋文。把他们的简单生平、游历的情景,以及赋写岳麓山的相关诗作文章,搜集整理,编辑成册。在现今摘选于亮化灯、指示牌的名人诗句基础上,加大宣传力度,可以在山脚下建造一个小诗林集中让游客观摩,也可以在名人游历的遗迹处塑像树牌立碑,撰文刻字介绍,让游客感受并体验昔日名人雅士的游兴情趣。二、遵循“旅游,人是主语”的原则,开发文化旅游产品,真正凸显人文关怀。在旅游的主体、客体与介体三要素之中,旅游主体才是真正核心。旅游主体文化的要求彰显时代性,旅游主体文化跟旅游主体自身文化素质或文化内涵有关联。在旅游产业发展中,在未来文化旅游产品构架中,应该遵循“旅游,人是主语”的内在要求进行设计、思考与定位,从而真正凸显人文关怀。岳麓山自2009年6月1日向公众免费开放以来,极大方便了广大民众。偌大景区成了市民登山健身之所,外来游客也只是逛逛岳麓书院,看看爱晚亭。留给游客只是景点碎片化印象,更多的文化资源也没有充分挖掘与利用。据此,可以分类制作分布导游图,比如烈士墓地、亭子、泉眼等等。另外,文化虽深厚,但曲高和寡。可以把书院楹联、禹王碑、麓山寺碑等刻印成楷书小册子,分发或低价售予游客,以便比照辨认。同时,选辑岳麓书院历代校友名人录,以传记形式编辑成书,向游客出售。总之,从消费性角度来看待旅游主体,以喜闻乐见而非仅仅敬仰、朝圣、教育的方式,让游客去体验去娱乐去旅游,这样人文关怀就会更加浓厚。三、加大文化创意产业的开发,着力打造以书院文化为主导,宗教文化、生态文化、红色文化等为辅的旅游文化景观群,从而强化旅游目的地建设。旅游目的地建设的提出,是建立在旅游发展到一定阶段和水平之后,人们在发展旅游思想和理念上已经由原来的自发阶段向自觉阶段的过渡与迈进。岳麓山作为成熟的旅游景区,应该努力实现从品质突围到品牌深耕、从平台升级到舞台换新、从酒香不怕巷子深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