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植物园植物种植分析.doc

格式:doc   大小:2,446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植物园植物种植分析.doc

上传人:drp539605 2019/2/9 文件大小:2.39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植物园植物种植分析.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F区:起到衔接入口主路与月季园的作用。道路分析:从东南门进入植物园,沿着西侧主路行走,大约20米以及65米的距离左右分别有两条道路进入月季园,这两条道路与二者间的主路围合形成F区。F区是月季园的开始,既起到点题的作用,也起到衔接主路与月季园主要部分的作用。F区东面主路的种植对游人是否选择直接进入月季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分析一:道路边界使用菊花、毛地黄等花卉种植成条带状,首先起到界定边界作用,其次吸引游客驻足观赏,加上其后花灌木(如碧桃、山桃)与常绿乔木、落叶乔木的搭配,形成很好的乔-灌-草搭配的群落,这是一般主路道路边缘植物种植搭配常用手法。分析二:属于月季园起点部分,其植物种植也应以月季为主,但面积不是很大,种植也较集中,起到点题的作用,由于月季喜光(但不耐曝晒),怕涝(需要地势高以利于排水),因此多种植在具有微地形的坡地上,该区沿着主路行走,以道路边缘为最低点,高度逐渐升高形成坡地,月季逐层种植。场地边缘及场地中:F区起到衔接主路与月季园内部的作用,(场地边缘的植物种植见道路分析),F区的场地地形基本形成半坡状,坡地最高点相对于最低点高7米左右,其场地中的种植方式大致是:在坡地最高处种植11棵毛白杨、7棵小叶杨等高大乔木再加以油松等常绿乔木形成结构性种植,大乔周围以群植的花灌木碧桃、丁香、金银木、迎春、海棠以及春花的小乔---山桃种植,在月季还未开花时亦能形成较好的春景。同时群植了楸树与栾树等于成片月季的边缘,由于月季喜光但不耐曝晒的生态****性,需侧方遮阴,群植的楸树与栾树就起到这样的作用。空间感受及其使用情况:月季园F区的开放空间、半开放空间、封闭空间(结合地形分析,见图1)开放空间:花卉与地被植物、水平展开类植物如小叶黄杨、沙地柏形成开放空间,作为空间限定要素,但无视线遮挡。水平展开类植物沙地柏,其具有水平方向生长的****性,其形状能使设计构图产生一种广阔感和外延感,引导视线向水平方向移动,沙地柏周围种植了白花山碧桃以及碧桃等花灌木,还有与花灌木搭配的油松等常绿植物,沙地柏在景观布局中从视线水平方向联系其他植物形态,将视线引向月季园中,同时起到月季园边界界定和空间在较低视线下围合的作用。还使用了具有同样功能的小叶黄杨等绿篱,高度在30-50cm左右,人即使坐着,视线也很好,既起到分隔空间作用,又不会遮挡视线。在绿篱周围设置座椅,还可供游人休息。半开放空间:分层种植的月季与其边缘的群植楸树和山桃碧桃形成了半开放空间,开放程度较小,将视线引向一个较为集中的方向,视线由低到高,由近及远的观赏月季以及其周围的花灌木碧桃以及楸树等。封闭空间:在F区地势最高处形成封闭空间,高大乔木作为上层覆盖了整个最高处区域,将人们的视线引向最高处的同时也使得人们视线在此戛然而止,想知道其后的景观,还得穿过此园继续向前走,起到激发游客观赏兴趣的作用。C区C区位于整个场地的边缘,且西面紧邻南主入口,东面紧邻东南入口,北侧用栏杆维护,紧靠园外道路。入口分析:该场地紧邻东南入口处以群植侧柏为主,因为侧柏的树形俏丽特别,且四季常绿,即使到了冬天也可以保持景观效果,所以用于临近入口处种植。道路分析:该区临近的道路很长约有400米,所以为使游人能够从走起来感觉不那么漫长,在植物配置上要富有变化。分析一:从东南方向的道路入口进入该场地,首先是以规整的小叶黄杨作为绿篱围合道路边界尝约4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