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降低飞灰含碳量措施.doc

格式:doc   大小:49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降低飞灰含碳量措施.doc

上传人:小博士 2019/2/9 文件大小:4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降低飞灰含碳量措施.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降低飞灰含碳量措施北锅“circofluid”型CFB锅炉降低飞灰可燃物措施一、 简述北锅BG—75/—Ml型CFB锅炉为屮温分离、半塔式炉膛结构,燃烧室(密相区+稀相区)净高度约16m,〜,细灰粒被烟气夹带一次通过炉膛燃烧时间约4s。采用低倍率循环燃烧,旋风分离效率达80%左右,床温安全易控,锅炉负荷调节方便、迅速是国内75t/h循环流化床锅炉优势最大的炉型。二、 飞灰含碳量高的原因分析1、 该厂燃用煤种(无烟煤+烟煤)发热量5000大卡/公斤,挥发分10〜15%,属低挥发分难燃煤,对于中温分离的CFB锅炉不太适合。燃烧过程中,飞灰粒径小于40um(分离器当量直径)的细灰,被烟气一次带走,燃烧吋间只冇4秒,这样,对于结构较密实的无烟煤,挥发分不易析出,挥发分析出时间较长,且在400°C以上才能析出,周闱的氧气也不易进入内部,着火点也高,这些都是不利于燃烬的因素。2、 炉膛结构未按无烟煤设计,主要反映在浓相区出口的炉膛截面未能扩大,不能降低烟气流速来增加细灰在炉内停留时间。3、 燃用无烟煤相对于褐煤、烟煤需要更大的一次风量,來提高密相区出门的过剩空气系数。该炉如大幅增加一次风量,对密相区燃烧虽有利,但增大一次风量又会使烟气流速提高,缩短细灰在炉内停留时间不利于飞回的燃烬,这是一对矛盾的问题,对于一台成型的锅炉是很难解决的。4、该厂锅炉运行中一、二、三次风量的配比、烟气含氧量、床温、床位、入炉煤粒度及自动投入率未能十分尽美,需优化调整。三、降低飞灰含碳量的措施1、运行调整措施?一次风量的调整:一次风量是保证床料流化与燃烧,可控制在36000〜41000m3/h,—次风量过小会使密相区燃烧份额减小,造成炉渣可燃物升高。一次风量过大会使飞灰夹带量增大,烟气流速增人,造成飞灰可燃物升高。两方1AJ兼顾考虑可维持在38000〜40000m3/h。?二、三次风量的调整.•二、三次风量调整原则是保证密相区出口及稀相区燃烧所需充足氧量,同时还要维持稀相区有较高的温度。该炉为了降低飞灰含碳量,一次风量不能过大,二次风量要加大补充密相区出口氧量,燃用无烟煤时所需的二、三次风总量应加人,努力保证稀相区燃烧份额达45〜50%充足燃烧条件。?烟气含氧量:〜%之间,烟气含氧量过高会造成排烟热损失增加,过低会造成机械不完全燃烧损失增大,燃用无烟煤时烟气含氧量可略大些。?床温:该炉型设计床温为860°C是为了考虑脱硫,实际运行中燃用无烟煤时,床温可保持高些有利于缩短燃烧时间提高燃烧速率,可维持在920〜950°C,当燃用挥发分较高的褐煤、烟煤时,床温可保持低些870〜920°C。?床位:该炉型设计净料层厚度为800mm,实际净料层厚度控制在600〜700mm较为合理,对应的风室静压力为11〜12kPa。料层过薄运行稳定性差,床料燃烧不完全;料层过厚流化质量差,所需一次风量加大,密相区流化高度增加,风机耗电大,下煤口返烟严***,对燃烧也不利。料层厚度的高低也应参考其炉渣的比重的大小,比重大的炉渣料层可略薄些,相反可厚些。?入炉煤粒度:入炉煤粒度的大小直接影响到CFB锅炉的安全、经济运行,设计燃煤最大粒径10mm,小于1mm的颗粒占50%且有严格的粒度分布,但现实是做不到的。实际运行中入炉煤粒度筛分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