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门静脉高压症介入治疗.doc

格式:doc   大小:42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门静脉高压症介入治疗.doc

上传人:n22x33 2019/2/9 文件大小:4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门静脉高压症介入治疗.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门静脉高压症-静脉曲张出血的介入治疗-TIPS及相关技术参考指南  肝硬变所致的门静脉高压症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是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危害群体健康、致死率较高、消耗社会资源的主要疾病之一。目前,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主要手段有内科治疗、介入治疗和外科治疗[1,2]。  介入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及其并发症—食管-胃静脉曲张的方法有经颈静脉途径肝内门-体静脉支架分流术(transjugularintrahepaticportosystemicstentshunt,TIPSS)、经TIPSS途径做胃冠状静脉-胃短静脉栓塞术、经皮经肝穿刺门静脉途径做胃冠状静脉-胃短静脉栓塞术、经胃-肾自发分流道逆行闭塞胃底静脉曲张(balloon-occludedretrogradetransvenousobliteration,BORTO)、脾动脉栓塞术、肝静脉-下腔静脉阻塞开通术等[3-6],从治疗原理方面可分:介入性分流术(如TIPSS)、介入性断流术(如栓塞胃冠状静脉曲张)、分流+断流术、减少门静脉血流量(如腹腔-肠系膜动脉灌注加压素、脾动脉栓塞等)、开通肝静脉-门静脉阻塞等。以下介绍几种常用介入技术的适应证、禁忌证及临床应用评价。 一、经颈静脉途径肝内门-肝静脉支架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stentshunt,TIPSS   经颈静脉途径肝内门体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stentshunt,TIPSS)是在经颈静脉途径肝活检、胆管造影及门脉造影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介入治疗技术。美籍捷克斯洛伐克学者JosefRosch最早提出这一技术的构思并于1969年报告了TIPSS的初步实验结果,但这一报告在当时未引起重视。1979年Gutierrez,Burgerner进行了犬门脉高压模型的TIPSS,作者再次证明了穿刺技术的可行性,但未能解决如何维持肝静脉-门静脉之间分流道通畅这一棘手问题。1982年加拿大学者Colapinto等首次报告将TIPSS技术用于人类,作者用单纯球囊导管扩张法在肝静脉与门静脉之间建立分流,即刻降压效果满意,但分流道多数在短期内(24h—1周)发生闭塞。真正使TIPS由梦想变为现实的是血管内支架的发展,继Palmaz(1985)、Rosch(1987)等证实内支架可以维持实验动物分流道开放之后,1990年德国学者Richter等报告了TIPSS的临床应用9病例,在此之后,美国、日本等陆续报道了临床应用成功的经验[3-5,7-9]。  经过近20余年的相关基础研究、临床应用和技术改良,人们对TIPS的技术原理、缺陷和临床应用价值已有比较一致的认识。与外科门-体分流术相比,TIPS具有创伤性小、技术成功率高、降低门静脉压力可靠、可控制分流道的直径、能同时做断流术(栓塞静脉曲张)、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 一、适应证和禁忌证[13-15(一)、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经保守治疗(药物治疗、内镜下治疗等)效果不佳者,应考虑做急诊TIPSS。。,或交通不便、急救措施有限的患者,下列情况应考虑做预防性TIPSS:无内镜治疗条件的重度静脉曲张,无论既往有无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史者;破裂出血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