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廉颇蔺相如列传》资料设计.doc

格式:doc   大小:162KB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廉颇蔺相如列传》资料设计.doc

上传人:253214894 2019/2/9 文件大小:16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廉颇蔺相如列传》资料设计.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廉颇蔺相如列传》、不畏***和顾全大局的精神;认识廉颇公忠体国和勇于改过的精神。。。重点难点:1、围绕文章主旨选材、剪裁。2、《史记》中的小说因素齐备。体会课文善于剪裁和组织材料的方法以及用语言行动揭示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教学方法:诵读、提问、讲解、质疑。课时安排:四课时教学内容及步骤第一课时一、板题,(前145?-前87年),字子长,我国西汉时期伟大的史学家和文学家、,又是一位文学奇才。公元前89年,因替李陵辩解,触怒了汉武帝,下狱,身受酷刑。在***与精神的双重巨创之下,他发愤著书,主要作品是史记。他能写出《史记》这样伟大的作品,是因为:A、家学渊源:其父司马谈为太史令,学问渊博。其父死后,司继承其业,在“金匮石室(国家藏书处)阅读、整理史料;B、广泛游览,实地考察;C艰难发愤,在受宫刑后发愤写出《史记》,发泄了他对汉朝的仇恨。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家之绝唱唱,无韵之离骚”。《史记》记载了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共三千年的历史,,分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作为正史的二十四史,《史记》是第一部。:传记,是记录某人生平事迹的文字。《史记》中的12本纪、30世家、70列传都属于传记文。:纪传体《史记》;国别体《战国策》;编年体《资治通鉴》(1)《史记》起迄:黄帝—汉武帝太初四年体裁:本纪、世家、列传、书、表地位:二十四史之第一部既是史学巨著,又是文学巨著鲁迅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2)时代背景:本文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写的是战国后期的一段历史。当时,秦国采用张仪的“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战略,对六国不断征战。六国在强秦进攻下疲惫不堪。作为秦国近邻的赵国,更是时常受到秦国的威胁。廉颇、蔺相如生活在战国后期的赵国,在当时“七雄”并峙的形势下,各诸侯国都想以武力统一中国。因此,各国之间经常发生军事斗争和外交斗争。赵惠文王时代,秦强而赵弱,两国时战时和,本文就反映了这个时期秦赵争斗的一个侧面。二、基础知识。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缪贤舍人(miào)西河渑池(miǎn )秦王不怿(yì)2、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去亲戚qīnqi(①、指父母及兄弟等,如:去亲戚而事君。——《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②、有血统或婚姻关系的人。③指内外亲属,如亲戚畔之。——《孟子·公孙丑下》)约束yuēshù(①、盟约,规约,名词;②、限制管束使不超越范围)宣言xuānyán曰(①扬言,宣扬。②国家、政党、团体或领导人对重大问题公开表态以进行宣传号召的文告)请指示zhǐshì王(①指明,显示,如璧有瑕,请指示王。②上对下指导、命令。③上对下指导、命令的内容)从此以往yǐwǎng(某点以前的时间,从此以往。——《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因而厚遇hòuyù(①好好招待。厚,优厚;遇,招待,款待。②很优厚的待遇)鄙贱bǐjiàn之人(①谦词,如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②卑贱)三、学生听读理解课文,理清课文脉络。本文写了三个故事,以蔺相如为主,以廉颇为宾,三件事都是突出蔺相如的性格,廉颇后又有传。本文主旨是要表现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和廉颇忠勇善战,勇于改过的动人形象及思想品格。1—2节:廉蔺lìn简介。3—13节:完璧归赵。14—16节:渑池相会。17—21节廉蔺交欢(负fù荆请罪)四、学生诵读。积累文中的成语。完璧归赵wánbìguīzhào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近义词】:物归原主【反义词】:支离破碎刎颈之交(wěnjǐngzhījiāo刎颈:割脖子;交:交情,友谊。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负荆请罪fùjīngqǐngzuì:背上荆条请求责罚。表示真诚地认罪赔礼。怒发冲冠nùfàchōngguān:头发竖立将帽子顶起,形容十分愤怒。第二课时一、,讨论归纳人物思想性格。。(1)文章写的是合传。两个人物一生事迹很多,在纷繁庞杂的素材中,作者是如何选择材料的?明确:作者紧紧围绕主旨(zhǔzhǐ∶主要的旨意;中心意思;要点),从廉蔺二人一生纷繁的材料中,从不同的侧面选取了既分别突出两人功绩又与两人相互关联的三件事。这三件事既有独立性,又有连贯性,情节相当完整,最能表现人物思想性格,最具代表性。前两件反映秦赵两国之间的矛盾,后一件反映国内矛盾,人物性格就在矛盾的发展中得以体现。选材是相当典型的。(2)作者对于已选材料又是怎样精当剪裁,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