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3
文档名称:

第二章节新闻传播跟国家安全.ppt

格式:ppt   大小:2,622KB   页数:5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第二章节新闻传播跟国家安全.ppt

上传人:593951664 2019/2/9 文件大小:2.56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第二章节新闻传播跟国家安全.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二章新闻传播与国家安全导入国家安全需要对信息的流动予以一定的限制,而民主社会需要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和表达自由。二者之间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冲突。如何在三者之间实现协调?如何界定正当的评论与煽动性言论?如何界定国家机密与非国家机密?第一节新闻传播与维护国家安全一、国家安全关乎国民根本利益国家安全是国家和社会制度生存与发展的保障,关系到国家的存亡与全体国民的根本利益。它包括国家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以及相关的国家政权、社会制度和国家机关的安全。二、维护国家安全是公民的基本道德要求和法律义务《宪法》第52条、54条规定,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的义务,有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不得有危害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行为。《国家安全法》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及各企事业组织,都有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任何组织和个人进行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的行为都必须受到法律追究。其他法律法规中的相关规定《电信条例》第57条、《出版管理条例》、《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第32条、《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第15条均规定“禁止制作、复制、发布、传播危害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信息”。《互联网出版管理暂行规定》第16条:互联网出版机构出版涉及国家安全等方面的重大选题,应当按照重大选题备案的规定,报新闻出版总署备案。未经备案的重大选题,不得出版。三、维护国家安全也是新闻传播伦理要求《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第六条遵纪守法。要增强法治观念,遵守宪法和法律法规,遵守党的新闻工作纪律,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保守国家秘密。四、《刑法》第103条第2款: 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首要分子或者罪行重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以造谣、诽谤或者其他方式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首要分子或者罪行重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二者的区别:犯罪目的、犯罪主观故意、犯罪行为内容、犯罪客体不同。:煽动是指行为人以语言、文字、图像等方式对他人进行鼓吹煽动,意图使他人接受或相信所煽动的内容或去实行所煽动的分裂国家的行为,而并非行为人自己实行,这是煽动分裂国家罪与分裂国家罪的根本区别。煽动的对象,可以是一人或众人。煽动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是发表言论、散布文字、制作、传播音像制品等等本罪属于行为犯罪,行为人只要具有煽动分裂国家、颠覆国家政权的行为,不论是否得逞,是否造成严重后果,都构成犯罪既遂。煽动罪的犯罪构成:①主观上的故意②客观上存在煽动行为《刑法》第106条规定:与境外机构、组织、个人相勾结,实施上述犯罪的,依据相关规定从重处罚。最高人民法院1998年发布的《关于审理非法出版物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明知出版物中载有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或者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容,而予以出版、印刷、复制、发行、传播的,以煽动分裂国家罪或者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论处。2000年12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的《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第2条:妨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网络犯罪包括:(1)利用互联网造谣、诽谤或者发表、传播其他有害信息,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或者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2)通过互联网窃取、泄露国家秘密、情报或者军事秘密;(3)利用互联网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4)利用互联网组织邪教组织、联络邪教组织成员,破坏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实施。如何区分违法的煽动行为与正当的批评行为?煽动行为正当的批评表述方式非理性的、情绪化的、蛊惑性语言理性的叙述和分析内容虚假、浮夸、片面如实反映和评述事实目的激起他人反社会行为引导人们认识各种社会弊端的实质性质贬损性、破坏性批评性、建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