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光年是怎么测得的?.doc

格式:doc   大小:16KB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光年是怎么测得的?.doc

上传人:镜花水月 2019/2/10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光年是怎么测得的?.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距地球几万光年的距离是怎么测的?一般是用三角法,比如说地球在春分点和秋分点时分别观测一颗恒星对地球的角度,然后以公转轨道半径为基线,算出它距地球的距离对于较近的天体(500光年以内)采用三角法测距。500-10万光年的天体采用光度法确定距离。10万光年以外天文学家找到了造父变星作为标准,可达5亿光年的范围。更远的距离是用观测到的红移量,依据哈勃定理推算出来的。参考资料:吴国盛《科学的历程》同的天体距离要有不同的方法,摘抄如下:天体测量方法;(2)确定恒星的温度;(3)确定恒星的压力;(4)测定恒星的磁场;(5)确定天体的视向速度和自转等等。,天体距离的测量也一直是天文学家们的任务。不同远近的天体可以采不同的测量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测定天体距离的手段也越来越先进。由于天空的广袤无垠,所使用测量距离单位也特别。天文距离单位通常有天文单位(AU)、光年(ly)和秒差距(pc)三种。,天文学家们想了很多的办法测量它的远近,但都没有得到满意的结果。科学的测量直到18世纪(1715年至1753年)才由法国天文学家拉卡伊(,这与现代测定的数值(384401千米)很接近。雷达技术诞生后,人们又用雷达测定月球距离。激光技术问世后,人们利用激光的方向性好,光束集中,单***强等特点来测量月球的距离。测量精度可以达到厘米量级。,地球到太阳的距离是随时间不断变化的。通常所说的日地距离,是指地球轨道的半长轴,即为日地平均距离。天文学中把这个距离叫做一个"天文单位"(1AU)。1976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把一个天文单位的数值定为1.×1011米,。太阳是一个炽热的气体球,测定太阳的距离不能像测定月球距离那样直接用三角视差法。早期测定太阳的距离是借助于离地球较近的火星或小行星。先用三角视差法测定火星或小行星的距离,再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求太阳距离。1673年法国天文学家卡西尼(DominiqueCassini)首次利用火星大冲的机会测出了太阳的距离。许多行星的距离也是由开普勒第三定律求得的,若以1AU为日地距离,"恒星年"为单位作为地球公转周期,便有:T2=a3。若一个行星的公转周期被测出,就可以算出行星到太阳的距离。,(AU)。,它们的距离测定非常困难。对不同远近的恒星,要用不同的方法测定。目前,已有很多种测定恒星距离的方法:(1)三角视差法河内天体的距离又称为视差,恒星对日地平均距离(a)的张角叫做恒星的三角视差(p),则较近的恒星的距离D可表示为:sinπ=a/D若π很小,π以角秒表示,且单位取秒差距(pc),则有:D=1/π用周年视差法测定恒星距离,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恒星离我们愈远,π就愈小,实际观测中很难测定。三角视差是一切天体距离测量的基础,至今用这种方法测量了约10,000多颗恒星。天文学上的距离单位除天文单位(AU)、秒差距(pc)外,还有光年(ly),即光在真空中一年所走过的距离,相当94605亿千米。三种距离单位的关系是:1秒差距(pc)=206265天文单位(AU)==×1013千米1光年(1y)=(pc)=63240天文单位(Au)=×1013千米。(2)分光视差法对于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