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宋明理学针对训练针对训练1:(2011年上海单科)理学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说。这里的“良知”是指()【解析】A。王守仁所说的“良知”,既是道德意识,也指最高本体。他认为,良知人人具有,个个自足,是一种不假外力的内在力量,故A项符合题意。C项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属于格物致知,是程朱理学的观点,排除。B、D两项表述错误。故选A项。[备选题](2011年浙江五校联考)《论语·颜渊》曰:“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有人对这段话的解释是:“仁者,本心之全德。克,胜也。己,谓身之私欲也。复,反也。礼者,天理之节文也。”这就把“克己复礼”解释为()A.“人伦者,天理也”B.“存天理,灭人欲”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D.“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解析】B。由材料信息可知,“某人”认为“克己复礼”就是战胜自己的私欲,复归天理的本原。这是程朱理学思想。程朱理学指出人性本来与天理一致,具有礼、义、仁、智的美德,但被后天的欲望所蒙蔽,所以强调“存天理,灭人欲”,故选择B项。A项不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天理与人的本性、私欲的关系,而A项则是天理与人伦的关系;C、D两项属于陆王心学的思想,认为“良知”是人心中的天理,故排除。针对训练2:(2011年温州一模)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论证伦理纲常。这个新的角度是() 【解析】C。根据所学,A、B、D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A项三纲五常最早源于孔子,西汉董仲舒时将其发展完善;B项经世致用是明末清初思想家们的思想核心;D项北宋时儒学吸收了佛教、道教的思想后形成新儒学即理学。本题选C项,北宋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论证伦理纲常,提出世界的本原是“理”。[备选题](2011年琼海模拟)宋明时期理学的出现与走向成熟,体现了儒学的新发展。下列观点与理学家的思想明显不符的是()A.“天下物皆可以理照,有物必有则”B.“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C.“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D.“正君心,立纪纲,亲贤臣,去小人”【解析】C。针对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李贽提出了“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这明显与理学思想不符。正确答案为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