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doc

格式:doc   大小:34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doc

上传人:花开一叶 2019/2/10 文件大小:3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日本明治维新成功与中国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分析比较①日本的社会背景:(1)人民的反抗(2)新兴地主、商人不满(3)统治阶级内部(大名、中下武士)分化,:(1)封建危机严重(2)封建统治者与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较强大。日本的领导力量:中下级武士、新兴地主等联合力量强大。中国的领导力量:资产阶级力量较弱,仅把希望寄托在无实权的皇帝身上,顽固派力量强大。日本的具体措施:推翻幕府后明治政府,发布的一系列除旧布新的改革措施,大力推行。中国的具体措施:光绪帝颁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书,但由于资产阶级无实权和顽固派强大,无法推行。日本的国际环境:(1)发生在19世纪中期自由资本主义时期。(2)西方对中国的入侵和中国人民的反抗,客观上为日本提供了较为有利的国际环境。中国的国际环境:(1)发生在19世纪末向帝国主义过渡阶段,成为列强瓜分对象(2)帝国主义决不愿意中国成为独立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国际环境对中国不利。②戊戌前后兴起的中国维新运动,与日本明治维新有惊人的相似之处。然而,它们的结果却迥异。本文试图从二者的比较中探讨两国改革运动的异同,以揭示两个在变革前国情相似的改革运动,呈现两种完全不同命运的历史必然性。由于当时中日两国是同处亚洲的封建国家,是一衣带水的邻邦,自古以来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有着密切交往;也由于两国的改革运动都发生在西方列强侵略势力东渐的19世纪后半叶,且日本先行一步而致强,成为中国变法维新的榜样。因而两国的变法运动必然有着某些相同或相似之处。它们表现在:(一)、变法所处的历史条件相似。两国社会性质相同,同是封建专制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相近;都先后面临沦为西方列强半殖民地的危机;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使本国自然经济解体,资本主义初步发展;两国的反帝反封斗争均不断高涨。(二)、两国改革的宗旨、路线相同。两国都是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以西方为榜样,以自上而下的改革为手段,企图在保存封建特权的前提下,全面发展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文化,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维新派在改革中依靠的都是无实权的傀儡──中国为光绪帝和日本为天皇。(三)、两国维新领导人物大都出身封建家庭,都属于正在资产阶级化的知识分子,都受到一定程度的西方文明的影响。既然两国的改革运动,有许多相同或相似之处,又何以得到不同结果呢?这是因为:虽然两个改革运动具有某些相同或相似之处,但在这些表面相似的状况下,却掩盖着许多不同点。不同点的内在原因,即是两国改革运动内部矛盾特殊性的表现,各自成败的历史必然性就寓于其中。这些不同点主要表现在: (一)两国维新前的国内形势大不相同维新前,日本社会内部已存在多种不同的与中央政权幕府的离心势力。(1)、幕府下有实力的藩,尤其是西南四强藩,为了巩固、扩大自己的势力以对抗幕府,在英美的支持下,发展军事,任用中下级武士进行自上而下的资本主义改革,直接与幕府对抗。以后成为倒幕力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地。(2)、下级武士除在政治上受压抑外,经济上逐渐破产。为谋求生活出路,许多武士从事副业生产或经营商业,进行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经济活动。在西方资产阶级政治思想的影响和人民革命斗争的推动下,其中一部分与资产阶级携起手来,成为明治维新的中坚力量。(3)、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处于无权地位,受到幕府的种种限制和打击。是幕府的天敌,是一支倒幕的坚强力量。(4)、农民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