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濮阳地震地质地震灾害情况介绍.doc

格式:doc   大小:156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濮阳地震地质地震灾害情况介绍.doc

上传人:坐水行舟 2019/2/10 文件大小:15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濮阳地震地质地震灾害情况介绍.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一、区域构造活动特征本区处于华北断块区中部,位于鲁西隆起、太行山隆起及开封断块之间,即冀鲁二级断块西南角的内黄三级构造隆起的东侧斜坡带上。该隆起东西分别与东濮凹陷和汤阴地堑相邻,南北分别以新乡—商丘断裂和磁县—大名断为界。隆起与凹陷以断裂接触,构造单元以块状结构为主,凹凸相间,中间为濮阳断块,是本区的主体,为一北东向菱形块体濮阳断块以北东向的内黄隆起为核心,其两侧由汤西断裂和聊兰断裂所控制的汤西地堑、东濮凹陷所组成。周围稳定地块对东濮凹陷、内黄隆起和汤阴地堑的构造运动起控制作用。本区主要深大断裂为北北东和北西西向。前者有聊兰断裂、黄河断裂和长垣断裂,后者有磁县—大名断裂,新乡—商丘断裂。除长垣断裂外,其余四条断裂是第四纪活动断裂,控制本区和邻区中强地震的发生。二、活动断裂本区活动断裂有11条(图,对中、强地震起控制作用,NNE向活动断裂发震率最高,多为发震断裂,其次是NWW向活动断裂。现对六条主要深部活动断裂论述如下:1、聊兰断裂该断裂形成于中生代,长期活动,直到第四纪仍在活动,是一条控震地壳活动断裂,该断裂附近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中、强地震()。这些地震除了受聊兰主断裂控制外,发震具体位置又多与主断裂上的枝杈断裂相吻合,而且有些地震重复性较强。此断裂小震活动很少,具备贮存大能量的构造条件,一旦能量积累过量,将会发生强震。2、长垣断裂根据已有资料说明,该断裂活动性比聊兰断裂差些,为正断层形式产出,上盘为中生界及新生界地层,下盘为古生界及新生界地层,断裂北段断到始新世,南段则错断馆陶组(N)甚至明化镇组(N).断裂是内黄隆起与东濮凹陷分界线,沿断裂曾发生过Ms2-。3、汤东断裂该断裂近SN走向,是汤阴地堑的东界。从本省小震震中分布图可以看出,它控制了太行山山前小震活动,断裂以西小震密集,断裂以东小震很少,断裂中段于1814年2月4日发生过53/4级地震,断裂南端于公元344年12月发生过6级地震。近30年来,沿断裂仍有小震活动,其中较大的一次是1970年5月10日发生过ML4级地震。从该地钻探资料分析,认为从早第三纪就有较强活动,上新世时期断裂活动进入高潮,上盘在下陷过程中沉积了巨厚的上第三系沉积物,第四系以来沿断裂各段活动性稍有差异,直到全新世仍有活动。4、汤西断裂该断裂为NNE向活动断裂,它控制汤阴地堑西界。从控震情况看,历史上沿该断裂曾发生三次中、强地震,分别是1587年4月10日汲县6级地震,1827年5月53/。据近20年有仪器记载的小震资料看,大多数小震均分布在该断裂以西10-20Km的地带上,为此我们肯定该断裂是一条较强的活动断裂外,在该断裂以西还应有另一条活动断裂,即鹤壁-新乡断裂。5、磁县-大名断裂该断裂位于内黄断块北界,从磁县、临漳向东经魏县南、大名与兰聊断裂相接,断裂走向自西向东由北西西转向北西,倾向北北东-北东。物探资料表明,断裂两侧基岩落差达1-2Km,上第三系及第四系的断距达200-,953年11月大名43/4级地震,1889年10月大名5级地震。6、新乡-商丘断裂它是一条断裂破碎带,从重、磁资料证实不论是浅部,还是深部都没有一条完整的骨干断裂存在,而是由数条小规模近似平行,断续存在的断裂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