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8
文档名称:

建筑工程设计统一技术措施.docx

格式:docx   大小:3,239KB   页数:6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建筑工程设计统一技术措施.docx

上传人:wz_198613 2019/2/10 文件大小:3.16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建筑工程设计统一技术措施.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使尽可能多的上部竖向结构能向下落地连续贯通,尤其框架核心筒结构中核心筒应上下贯通。。尽量避免多级复杂转换,慎重采用传力复杂、抗震不利的平厚板转换。、弱化上部。尽量强化转换层下部结构侧向刚度,弱化转换层上部结构侧向刚度,使转换层上下主体结构侧向刚度尽量接近、平滑过度;同时加强转换层上下部分结构的承载能力和延性。4优化转换结构。宜选择不致引起地震作用下框支柱(边柱)柱顶弯矩过大、柱剪力过大的结构形式,同时需满足重力荷载作用下强度、刚度要求。5计算全面细致。必要时可采用有限元方法对转换结构进行局部补充计算,此时转换结构以上至少取两层结构进入局部计算模型,并注意模型边界条件符合实际工作状态。,9度区不应采用。8度时不宜超过3层,7度时不宜超过5层,6度时不宜超过8层。超过时,应作专门分析研究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框支层破坏。,该层楼板的构造应满足一般结构转换层的要求,但结构可按一般框架一剪力墙、剪力墙或筒体结构控制最大适应高度及采取相应的抗震构造措施。,应采用至少两个不同力学模型的三维空间分析软件进行整体内力位移计算。抗震设计时还应采用弹性时程分析法进行地震作用补充计算和校核。必要时可采用有限元方法对转换结构进行局部应力分析,并按应力进行配筋设计校核。8度设防时,转换构件应考虑垂直地震的影响(作为近似考虑,)。、下结构侧向刚度比,在底部大空间为1层时,可近似采用等效剪切刚度比γ=(G2A2/h2)/(G,A,/h,)表示,抗震设计时γ《2,非抗震设计时γ《3。底部大空间层数大于1层时,转换层上、下结构等效侧向刚度比γ=△1H2/△2H1,抗震设计时γ《,非抗震设计时γ《<2,要求H2︽H1,。实际操作时,△的计算较困难;当各层剪弯刚度K;程序己给出时,转换层以下H1范围内和转换层以上H2范围内的平均剪弯刚度K1和和K2,可由1/K1=1/Ki;和1/K2=E1/Kj求出,则转换层上、下平均剪弯刚度比要求γ=K2/K1《.。当转换层设置在3层及3层以上时,其楼层侧向刚度尚不应小于相邻上部楼层侧向刚度的60%。,在平面内宜接近刚性,框支层楼板的边缘和较大洞口周边应设置边梁,其梁宽不宜小于板厚的2倍,%,钢筋接头宜采用机械连接,楼板钢筋应锚固在边梁内,框支层应采用现浇楼板,厚度不宜小于180mm,混凝土强度等级》C30,应采用双层双向配筋,且每层每方向的配筋率应》%。转换层楼板不应错层布置。,设计中应特别重视底部加强部位的加强,以免地震中过早破坏,各部位结构内力调整增大应符合以下要求:。,需转换的剪力墙面积不大于剪力墙总面积的8%时,,截面尺寸受剪压比控制,由抗剪强度确定。,梁全跨为偏拉;当转换梁上部墙体长度与跨度之比较大时,梁的跨中区域为偏拉,支座为偏压;当转换梁上部墙体为小墙肢时,梁全跨为偏拉。2转换梁剪力可按下式估算:当转换梁上部墙体满跨或只开小洞时:V=(~)G,加强此部分板的配筋,并提高转换结构的抗震等级。框支框架的抗震等级应提高一级,特一级时不再提高。结构的最大适用高度可按一般框架一剪力墙或筒体结构采用。当转换梁上部墙体一侧满跨,另一侧不满跨时:V=(~)G当转换梁上部墙体两侧都不满跨时:V=(~)GG为转换梁上部所受全部荷载设计值。。,若需开洞时,洞口位置宜远离框支柱边,位于梁中和轴附近。(或洞口宽度、高度中的大者)《hb/4(hb4为转换梁的高度)时,可采取洞口加筋、洞边加网片予以构造加强。当洞口直径》hb/4时,开洞位置需位于跨中ln/2区段(ln为转换梁的净跨),且洞口上、下部按上、下弦杆进行加强配筋。当洞口直径》hb/3时,需进行专门有限元分析,根据计算应力设计值进行配筋。为减少矩形洞口角部应力集中,可将洞口直角改为圆角或洞口角部加腋角。、下弦杆的内力按下式计算:剪力Vi=[Ii/(I1+I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