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6
文档名称:

教师论文汇编.doc

格式:doc   页数:4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教师论文汇编.doc

上传人:追风少年 2013/9/22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教师论文汇编.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浅谈传统文化之魅力
李珊珊
摘要: 当前教育过于强调专业知识性教育而忽视人文教育,导致大部分学生人文精神的缺失,传统文化其自身的特性,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和对生活意义的体认,。各校采取以开设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为主的各项措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整体水平有待提高。弘扬传统文化,促使学生“精神成人”,是中国教育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传播弘扬传统文化兴趣目标
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国传统文化以其博大精深和独特性令世人瞩目。自20世纪以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一直在不断深化和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学术界从不同的视角,运用不同的方法研究中国文化,成果卓著,异彩纷呈。面对人文教育薄弱的现象,如何在教育中传播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使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不仅仅停留在表层面,而在学生生活中产生现实的影响,已经成为小学教育一个重要的课题。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教育的总目标要求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三字经》、《弟子规》、《论语》、《声律启蒙》、《千字文》等等,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理应让学生从小开始学习,诵读经典,在小学教育中更有着其特殊的作用。
一、传扬的必要性
当代的中国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充满活力、个性张扬,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将来中国建设者的风采。但同时他们身上也存在一些令人感到忧虑的问题,比如学生非常重视语数外的学习,但人文知识相对缺乏;个性鲜明、自我意识强烈但社会责任感淡薄;有求知的欲望但似乎找不到合适的途径,迷恋网络者不在少数;等等。而且,这并不是某些学生的个案,而是当今中国教育普遍存在的现象。
二、有助于提高儿童的识字能力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积淀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智慧与精华,是华夏子孙的荣耀与骄傲,为了民族文化继续传承,必须加强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传统文化教育。仔细分析《三字经》、《弟子规》、《论语》、《声律启蒙》、《千字文》等等, 我们可以发现它们有几个主要特点: 第一是生字集中出现; 第二是字与字连在一起, 组成有意义的词、短语或句子, 也就是把字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呈现; 第三是以韵文形式编辑, 文句整齐、押韵、节奏分明, 读起来朗朗上口。这种把生字集中起来传授, 同时把识字与阅读融合在一起的方法, 明显有助于识字效率的提高和书面语学习的全面开展。当然,识字并不是我们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要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有了更多的识字量之后,可以给他们挑选更有价值的书籍进行阅读,同时也可以增加他们的阅读速度
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智力
“经典诵读”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功效, 这是与儿童的生理发展特征分不开的。生理学研究表明, 13岁之前是记忆力发展的时期, 错过了这一时期, 学习同样的内容要多花6至7倍的功夫。所以有人称之为最经济的方法——就是要在13岁之前(小学阶段)用最好的方法(诵读)读最好的书(经典)。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开展这样一项活动,不仅仅扩展孩子的视野,同时也培养他们对文字的语感,经典诵读不仅仅强化孩子们的记忆,也促进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有助于培养学生建立健全的人格,初步形成正确的是非观
二千五百年前,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同他的弟子谈文化教育,“论人生处世,侃道德礼乐,评政治哲学。”于是,中言行为主的蕴含丰富人文内涵的语录体著作。这位教育家就是孔子,这部著作就是《论语》。同《论语》一般,《三字经》、《弟子规》、《唐诗》、《宋词》、《声律启蒙》《千字文》,这些著作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凝聚着历代贤人思想、文化的精髓,在历史的长河中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在小学期间诵读这些经典,不仅仅是为了记忆,更重要的是为了提醒祖国的花朵们在学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都说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怎么抓,我觉得重要的是要营造出这样的环境,教师更应该以身作则,让孩子们从生活中找到与传统文化的契合点。“弟子规,圣人训,首孝第,次谨言,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段话是《弟子规》的总叙,再看看《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总目标“1. 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2. 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3. 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这当中所要求的不正是研读经典、学习经典中传承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吗?
四、转变教育观念,增强传统文化意识
教师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