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钱学森读后感本书深动地讲述了科学家钱学森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生历程。他从小,就热爱祖国,热爱科学。后到美国留学,学习研究空气动力学,与老师一起提出“卡门-钱公式”。新中国成立后,他积极要求回国参加建设,受到美国政府的无理阻饶和迫-害。5年后终于回到祖国,为祖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被誉为人民的科学家。读了后,我不仅知道了钱学森这位伟大科学家的成长经历,还深深得体会到了什么是爱国之心,什么是热爱祖国。在美国留学期间,有个美国学生虽傲视中国,但却很佩服钱学森的才华,就问他是不是有犹太人血统,钱学森便自豪地回答他说“不,你错了,我是一名中国人。我的祖祖辈辈都生活在中国。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的中国!”在被美国政府无理迫-害的时候,支撑着他回国的坚定信念的是什么,是他那建设祖国、为国奉献的优秀品质。在美国,虽然待遇不错;在国内,经济虽然不发达;然而,他却并没有打算在美国住下去,没有在美国买一分保险,没有在美国投资一分股份。有人问他为什么不买保险,不投股份。他却认为美国只是他学习的地方,他真正扎根的地方是中国,总有一天,“我”一定会重回祖国的怀抱,为祖国贡献我的力量! 为了祖国,他日夜操劳、不知疲倦,参加近程、中程、远程导弹和人造卫星的研制领导工作,获得“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称号和“两弹一星”奖章。这就是钱学森,一个热爱祖国的人民科学家!值得我们中国人骄傲的科学家。我们青少年永远学习的榜样。钱学森,新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人物,他弃优厚的待遇和优越的条件而不顾,并冲破美国当局的重重阻挠,毅然回到刚刚解放,当时几乎是“要钱没钱,要设备没设备”的祖国,投身于祖国的导弹及运载火箭研发事业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今天,我读了一篇有关这位伟人的文章,心中感慨万分。 1955年初冬,刚刚回国的钱学森在被问到“中国人能不能搞导弹?”时,慷慨激昂地回答道:“外国人能干的,中国人为什么不能干?难道中国人比外国人矮一截?”这句话说明了钱学森研发火箭导弹技术的坚定决心,要知道当时中国没有任何相关方面的基础,人力、物力、财力都很匮乏。从此,新中国的导弹、火箭和航天事业开始了艰难的征程。钱学森领导组建了多个专业研究室,培育出了新中国第一批火箭导弹专业人员。接着,他又在酒泉发射试验场与普通工作人员一起风餐露宿,睡帐篷,吃干粮,在现场组织导弹实验的测试、计算、分析、研究。在苏联突然撤走全部专家的困难下,带领科研人员攻克了一道道难关。于1960年11月5日成功进行了我国第一次导弹飞行试验,1966年10月27日他又组织了我国第一次核弹头导弹飞行爆炸试验,1970年4月24日,由他负责协调组织实施的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遨游太空。读了这篇文章,我觉得,钱学森不仅为新中国的导弹和运载火箭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而且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对祖国事业的热爱,艰苦奋斗的精神十分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要好好学习,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