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胃郁热型慢性胃炎96 例疗效观察.doc

格式:doc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胃郁热型慢性胃炎96 例疗效观察.doc

上传人:799474576 2013/9/23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胃郁热型慢性胃炎96 例疗效观察.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胃郁热型慢性胃炎96例疗效观察
孟爱军刘萍花
(甘肃秦安县中医院甘肃秦安县妇幼院 741600)
[摘要]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胃郁热型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肝胃郁热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多潘立***、奥美拉唑、阿莫西林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化肝煎加减治疗,1周为一个疗程,共4个疗程。%,%,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胃郁热型慢性胃炎疗效显著。
【关键词】肝胃郁热型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治疗
慢性胃炎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疾病,属祖国医学中“胃脘痛、嘈杂、痞满”等的范畴,肝胃郁热型慢性胃炎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慢性胃炎,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均比较复杂,临床多表现为上腹部胀痛不适、吞酸、嘈杂或食欲不振等不适或症状。目前,单纯应用西医或中医手段治疗肝胃郁热型慢性胃炎,均无法收到较为满意的疗效,2009~2010年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胃郁热型慢性胃炎患者96例,疗效较为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
本组96例均为2009年7月—2010年4月我院门诊患者,经胃镜及病理检查确诊,均符合《实用内科学》(第13版)慢性胃炎的诊断标准[1]。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其中男41例,女19例,年龄16—70岁,平均年龄43岁,病程3月—5年。对照组36例,其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18—65岁,,病程3月—,2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对症性治疗与支持性治疗,即给予多潘立***10mg,每天3次;奥美拉唑20mg,每天2次;,每天2次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化肝煎加减治疗,即栀子10 g、丹皮10 g、白芍10 g、青皮10 g、陈皮10 g、泽泻10 g、贝母10 g。便秘者可加熟大黄10ɡ;反酸明显者加乌贼骨10ɡ;胀满甚者加枳实10ɡ、槟榔15ɡ;嗳气甚者加郁金10ɡ、陈皮10ɡ;纳差者加砂仁10ɡ;疼痛甚者加川楝子10ɡ、延胡索15ɡ。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各服1次。两组均1周为一个疗程,4个疗程后复查胃镜。
治疗标准
按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拟定,治愈:症状体征均消失;胃镜复查黏膜糜烂、水肿、充血消失。好转:症状体征均减轻;胃镜复查黏膜糜烂、水肿、充血减轻。无效:症状体征均无改善;胃镜复查黏膜糜烂、水肿、充血无改善。
统计学方法
两组数据比较均采用X检验,P<,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治愈49例,好转7例,无效4例,%。对照组治愈18例,好转12例,无效6例,%。治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组 别
例数
治愈
好转
无效
总有效率%
治疗组
60
49()
7()
4()

对照组
36
18()
12()
6()

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