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3
文档名称:

毕业设计(论文)-150米预应力连续小箱梁桥设计.doc

格式:doc   页数:10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毕业设计(论文)-150米预应力连续小箱梁桥设计.doc

上传人:3346389411 2013/9/25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毕业设计(论文)-150米预应力连续小箱梁桥设计.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 绪论

(一)工程地点及内容
本课题设计为省道宝平线二级公路上的一座大桥的设计。中心桩号K128+100,全长约160米。
(二)沿线自然地理概况
(1)地形地貌
线路所经地区属冀西北山间盆地与冀北山地分界地带,地貌类型属剥蚀侵蚀构造地貌类和剥蚀堆积地貌类。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山谷狭窄。为山岭重丘区地形。路线所经区域属公路自然区划黄土高原干湿过度区的雁北张宣副区(Ⅲ1a区)。桥位处多为水田、旱地。
(2)气象
本地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凉爽短促,全年多风少雨。℃,一月份平均气温-℃,℃,℃,℃,极端最低气温-℃,℃。年平均降雨量420mm,一年之中雨量分布极不均匀,且雨量集中在六至八月份,且多局部暴雨,冰雹。无霜期为120天。
本地区风向随季节变化非常明显,夏季多为东南风,其它季节以西到西北风为主,,,,春秋季本地区的风速最大。
(3)地震
路线经过地域属华北地震区,位于山西地震带和燕山地震带交汇处,该区域一般发生在较大活动构造边界带与一般活动断裂带的交接并伴有新生代断陷盆地地区,以及活动断裂的交会、拐弯和端点。地震与构造带和断裂带密切相关,也受其控制。。
(4)工程地质条件
路线所经地带,地表地层主要是太古界、中生界地层。其岩性为含有角砾岩、粉砂岩。新生界地层,为冲积、洪积、残积、坡积、风积相堆积层。沿线有部分盐碱滩地分布。

(一)工作要求
1、分析和整理基本设计资料,如:桥涵水文、地质、气象、施工条件等资料;
2、完成结构设计计算;
3、完成主要施工图的设计;
4、适当提出施工方法建议。
(二)步骤:
1、桥梁方案拟定
2、结构设计
完成上部结构各构件的计算书;
完成其它某些细部构造的设计计算;
3、结构详图的绘制。

(一)桥梁线形布置:
平曲线:无,横坡为0%。
竖曲线:无,纵坡为0%。
(二)主要技术标准:
设计荷载:公路二级。
标准跨径:;
计算跨径:,;
桥面宽度:;
(三)主要材料:
(1)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预制箱梁、横梁及现浇接头湿接缝混凝土均为C50。6cm调平层混凝土为C40,桥面铺装层采用10cm厚沥青混凝土。
(2)钢绞线:采用符合GB/T 5224-1995技术标准的低松弛钢绞线。
(3)非预应力钢筋:采用符合新规范的R235,HRB335钢筋。凡钢筋直径≥12毫米者,采用HRB335(20MnSi)热轧螺纹钢;凡钢筋直径<12毫米者,采用R235钢。
(4)钢板应符合GB700-88规定的Q235钢板。
(5)材料容重:钢筋混凝土γ=26kN/m3,沥青混凝土γ=23kN/m3,钢板容重γ=。
(6)锚具:GVM15-3、GVM15-4和GVM15-5。
以上各种材料特性参数值参见《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四)施工方式:
简支转连续施工方法。预制梁部分按后张法制作主梁,预留预应力钢丝孔道,由Φ=70mm的预埋波纹管形成。在现场安装完成后现浇湿接头,完成简支转连续结构转换工作。
(五)设计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DG D62-2004)《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DG D60-2004)《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规范》。
(六)支座位移:
.
(七)温度影响:
主梁上下缘温差:5摄氏度。
,横断面布置
桥形布置及孔径划分:
本设计是公路用大桥。为缩短工期,提高行车舒适性,综合分析比较各类桥型后采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跨径为6*。
考虑伸缩缝的设置,
缝,两边孔计算跨径为2442cm,两中孔计算跨径2500cm,连续梁两端至边支座中心线之间的距离为40cm.
截面形式和截面尺寸的拟定
1、截面形式及梁高
采用等高度截面箱梁,,高跨比H/L=
2、横截面尺寸
。采用简支转连续的施工方法,考虑施工因素,将桥做成四个单箱单室的组合截面。其中,预制中梁顶板宽240cm,底板宽100cm;预制边梁顶板宽290cm,底板宽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