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计算机基础知识1、计算机的发展历史一、计算机的诞生计算机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发明之一。西方人发明了这种奇妙的计算机器,puter。今天,计算机的概念早已背离了它的本义,不再仅仅作为计算的工具了。 中国人把计算机与“人脑”相对应,先知先觉的将它称为“电脑”。电脑不仅与计算有关,它还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60多年来,特别是近20余年的事实雄辩地证明,这台机器彻底改变了我们这个星球的模样,融进每个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之中,已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构造了一种崭新的文明。1、机械计算机的诞生电脑的学名叫做电子计算机。以人类发明这种机器的初衷,它的始祖应该是计算工具。在西欧,由中世纪进入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大变革,极大地促进了自然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长期被神权压抑的创造力得到了空前的释放。1642年著名科学家帕斯卡()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真正的计算机——机械计算机。帕斯卡的计算机是一种系列齿轮组成的装置,外形像一个长方盒子,用儿童玩具那种钥匙旋紧发条后才能转动,只能够做加法和减法。然而,即使只做加法,也有个“逢十进一”的进位问题。其实这个我们中国的算盘原理是一样的!帕斯卡发明成功后,一连制作了50台这种被人称为“帕斯卡加法器”的计算机,现在至少还有5台保存着。比如,在法国巴黎工艺学校、英国伦敦科学博物馆都可以看到帕斯卡计算机原型。据说在中国的故宫博物院,也保存着两台铜制的复制品,是当年外国人送给慈僖太后的礼品,“老佛爷”哪里懂得它的奥妙,只把它当成了西方的洋玩具,藏在深宫里面。1674年德国大数学家、被《不列颠百科全书》称为“西方文明最伟大的人物之一”的莱布尼茨()制造出一台更完美的机械计算机。基本原理继承于帕斯卡。莱布尼茨又为计算机提出了“二进制”数的设计思路。虽然莱布尼茨设计的计算机用的还是十进制,但他率先系统提出了二进制数的运算法则,直到今天,二进制数仍然左右着现代电脑的高速运算。尽管帕斯卡与莱布尼茨的发明还不是现代意义上的计算机,但它们毕竟昭示着人类计算机史里的第一抹曙光。2、电子计算机问世在以机械方式运行的计算器诞生百年之后,随着电子技术的突飞猛进,计算机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由机械向电子时代的过渡,电子器件逐渐演变成为计算机的主体,而机械部件则渐渐处于从属位置。二者地位发生转化的时候,计算机也正式开始了由量到质的转变,由此导致电子计算机正式问世。我们称利用真空管制造的计算机为“第一代”计算机。1906年:美国人LeeDeForest发明了电子管,为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46年:ENIAC(umericalIntegraterAndCalculator,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诞生,这是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数字电子计算机。开始研制于1943年,完成于1946年,重30吨,用了18000个电子管,功率25千瓦,主要用于计算弹道和氢弹的研制。“计算机之父”冯·诺伊曼提出的计算机应有五个部分构成:(1)计算器;运算器进行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2)控制器;控制器主要用来实现程序的自动执行(3)存储器;存储器用来存放程序和数据,是计算机各种信息的存储和交流中心。(4)输入设备;输入设备用来输入原始数据。(5)输出设备;输出设备用来输出计算机的处理结果。也称为冯·诺伊曼计算机体系,今天我们所见的任何计算机系统,也许形态各异、性能相差巨大,但在架构上都属于冯·诺伊曼计算机体系。冯·诺伊曼有对ENIAC提出了两个非常重大的改进:一是为了充分发挥电子元件的高速度而采用了二进制;二是提出了“存储程序”,可以自动地从一个程序指令进到下一个程序指令,其作业顺序可以通过一种称为“条件转移”的指令而自动完成。“指令”包括数据和程序,把它们用码的形式输入到机器的记忆装置中,即用记忆数据的同一记忆装置存储执行运算的命令,这就是所谓存储程序的新概念。这个概念被誉为计算机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解决了存储程序就不仅解决了速度匹配问题,它还带来了在机器内部用同样的速度进行程序的逻辑选择的可能性,从而使全部运算成为真正的自动过程。根据存储程序控制原理造出的新计算机EDSAC(alculator,爱达赛克)和EDVAC(puter,爱达瓦克)分别于1949和1952年在英国剑桥大学和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投入运行。EDSAC是世界上第一台存储程序计算机,是所有现代计算机的原型和范本。EDVAC是最先开始研究的存储程序计算机,这种机器里还使用了10000只晶体管。电子管计算机时期的(1946~1957年)主要特点是:(1)采用电子管作为基本逻辑部件,体积大,耗电量大,寿命短,可靠性大,成本高。(2)采用电子射线管作为存储部件,容量很小,后来外存储器使用了磁鼓存储信息,扩充了容量。(3)输入输出装置落后,主要使用穿孔卡片,速度慢,容易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