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汉魏试题.doc

格式:doc   大小:26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汉魏试题.doc

上传人:小点 2019/2/13 文件大小:2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汉魏试题.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汉魏试题名词解释世说新语:是由南朝刘义庆所做,是一部东汉至东晋时豪门贵族和士大夫的言谈轶事的书,尤详于东晋,依内容可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类。本书对当时的政治、文化,风俗等各个方面,很有认识的意义。客观清楚的反映了士族阶层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方式,有一定的揭露意义,同时,其内容也有一定的阶级局限性。其“记言则玄远冷峻,记行则高简瑰奇”是魏晋南北朝志人小说的代表。建安风骨:指建安时期以“三曹”“七子”及蔡琰等为代表的作家,继承并发扬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比较广阔真实的反映了汉末的动乱社会,表现了作者积极奋发的进取精神,呈现出慷慨悲凉,质朴刚健的风格,也叫“建安风力”。竹林七贤: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7人常聚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修武一带)竹林之下,肆意酣畅,世谓竹林七贤。竹林七贤的作品基本上继承了建安文学的精神,但由于当时的血腥统治,作家不能直抒胸臆,所以不得不采用比兴、象征、神话等手法,隐晦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玄言诗:是东晋的诗歌流派。代表作家有孙绰、许询、庚亮。桓温等;其特点是玄理入诗,以诗为老庄哲学的说教和注解,严重脱离社会生活。汉赋四大家: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四人的作品,标志着大赋的内容、风格的成熟。其典型的代表作品: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扬雄:《河东赋》、《羽猎赋》、班固:有《两都赋》闻名天下。著有《班兰台集》。张衡:散体大赋以《西京赋》、《东京赋》最为有名。还有《思玄赋》和《归田赋》。永明体:南朝齐永明年间由沈约等创立的声律与对偶互相配合不具有格律的新体诗叫永明体。《古诗十九首》:最早是南朝梁萧统从***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把这些亡失作者名字的五言诗汇集起来,冠以此名,列在《文选》“杂诗”类之首,后世遂作为组诗看待。太康文学:太康是西晋文学的繁荣时期,此时时局稳定,文人们有时间和精力用于文学的创作和研究,又因社会小康,文人多忘乎所以,歌功颂德,故形式主义文风亦日趋严重,追求文学作品形式的华美,创作成就并不太高,文人自学地追求作品的艺术表现,所以,这一时期的文学大潮是趋于浮艳,诗尚雕琢,文崇骈俪,词采绮丽成为诗文的普通特色。代表这种主流派风格的作家,当首推潘岳和陆机。正始文学:正始是魏废帝曹芳的年号(240-249),但****惯上所说的“正始文学”,还包括正始以后直到西晋立国(265)这一段时期的文学创作。正始时期著名的文人,有所谓“正始名士”和“竹林名士”。前者代表人物是何晏、王弼、夏侯玄。他们主要成就在哲学方面。后者又称“竹林七贤”,指阮籍、稽康、阮咸、山涛、向秀、王戎、刘伶七人。其中阮籍、嵇康的文学成就最高。简答“赋”的流变骚体赋,散体赋,汉赋的小品化,抒情化。西汉初期是骚体赋的时代,汉初上层社会祟尚文化,影响到文人,便产生了祖述屈原《楚辞》的骚体赋,骚体赋几乎成了汉代文人最主要的文学抒情形式,代表作家有贾谊的《吊屈原赋》为赋吊屈原,实是抒发自己的不平之气。西汉武帝至东汉中叶,是散体赋勃兴,发展而逐渐衰落的时代,散体赋是一种含有诗,骚,散文等因素的综合文体,散体赋的之具规模之作是宋玉的《高唐赋》奠基之作是枚乘的《七发》,代表作家有司马相如,扬雄,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东汉中后期,赋家诗人化与赋的诗艺化,诗境化的结果,使赋的表现功能向诗歌靠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