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第22课《天上的街市》教案1(苏教版七上).doc

格式:doc   大小:33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第22课《天上的街市》教案1(苏教版七上).doc

上传人:cjl201702 2019/2/13 文件大小:3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第22课《天上的街市》教案1(苏教版七上).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22课《天上的街市》教案1(苏教版七上)教学目标:1、学习诵读诗歌,培养读诗兴趣。2、理解诗中表现的思想感情。3、体会联想和想象的表现作用,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联想和想象的作用,联想力和想像力的训练。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三、课时: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大家听过牛郎织女的传说吗?那位同学来给大家讲讲。(请学生讲牛郎织女的传说。)在传说中牛郎织女生活得很凄惨,很不幸。但是,在我国有一位诗人,它通过自己的想象创作了一首诗歌,在他笔下,牛郎织女过着另一种生活。这位诗人就是我国著名诗人郭沫若先生,而他创作的这首诗歌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天上的街市》。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一起来品味诗中美妙的意境。(二)朗读诗歌,初步感知:1、全班齐读诗歌。2、指导学生给诗歌第一小节划分节奏和重音。3、学生尝试独立划分后三节的节奏和重音,课件展示正确划法,学生对照改错。4、请学生尝试有感情配乐朗读诗歌,并请学生评价。5、全班再次有感情朗读诗歌。(三)研读赏析:1、诗人有远远的街灯一次想到了什么?2、天上的人们的生活是怎样的?从那些语句中能看出来?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4、诗歌表达了诗人向往自由、追求理想的感情,但是诗人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情感呢?(引入背景介绍)1919年5月4日,发生“五四运动”。仁人志士热血沸腾,认为黑暗的中国从此有了新希望,但“五四运动”高潮一过,中国又陷入黑暗中。此时,诗人郭沫若从日本回国,目睹现状,他一度兴奋激动变为苦闷感伤,但他并为失望,依然执著追求,他凝望星空,写下了这首诗。(四)问题探究:1、在这首的第一小节,诗人为什么会由街灯想到明星?这里运用了什么手法?2、诗歌的后三小节运用了什么手法?前后两种手法有何不同?(五)拓展延伸:仿照例子,发挥想象和联想,续写下面的句子。例: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牵牛花开了,……笼中的小鹦鹉,……月光照在地上,……(六)作业:1、课后阅读你喜欢的郭沫若的诗歌。2、讲《天上的街市》改写成一篇散文。(七)板书:天上的街市郭沫若联想街灯(明)→(闪)明星光明明星(现)→(点)街灯自由想象街市(美丽)→物品(珍奇)幸福天河(浅浅)→牛郎织女(来往)美好流星(灯笼)→牛郎织女(闲游)《天上的街市》教学反思《天上的街市》是郭沫若先生的名篇,在这节课开始的时候,我首先和学生回忆了牛郎和织女的故事,学生讲述了这美丽传说的结局后,我便引出了这堂课要学的课文——《天上的街市》。接下来我们一起了解了作者的相关情况,然后指导学生划分诗歌节奏,找出重音。在这一环节,没有采用以往先由教师范读,继而学生模仿的教学方式,而是让学生自读,我从旁指导,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合作读、自由读、录音读、配乐读、评点读等让学生感悟,学生在这种自读自悟中学会了如何读诗,并读出了诗中蕴含的情感。之后让学生找出诗歌中“实”和“虚”的内容,体会了作者的感情时穿插介绍了文章的背景,使学生对情感的体会更为深入。最后总结时回顾了“联想”和“想像”的手法并进行了练习,充分培养了学生联想和想像的能力,作业则让学生把这首诗歌写成一篇散文。《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语文教育特别需要提倡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也特别需要注意尊重学生独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