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剑阁中学赋.doc

格式:doc   大小:30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剑阁中学赋.doc

上传人:zbfc1172 2019/2/14 文件大小:3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剑阁中学赋.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李安全雍思政星分参井①,地接梁益②,有剑州③焉。自昔为海内名区,形胜之地,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州域广袤④,嘉陵⑤东绕,五子⑥西峙;北有天险剑门,南望古郡巴西⑦。四方之中,有卧龙山焉,有闻溪水焉。而山怀水抱之处,剑阁中学出焉。   此学府也,倚卧龙而带闻溪。观东山文峰⑧高矗,鹤鸣展翅,存重阳亭铭,道教造像;望天榜⑨进士题名,人文荟萃,有文翰古韵,林壑重光。回瞻学宫,孟阳子厚之铭⑩,少陵谪仙之咏⑪,放翁升庵之叹⑫,古今贤达之词赋诗文,历万代而不泯。细查青史,黄公兼山之忠悫⑬,赵公炳然之勋业⑭,李公申夫之词藻⑮,垂千秋而永存。剑地名流之文章道德,于今依然振聋发聩⑯。追根溯源,剑州世多俊彦⑰,除灵秀所钟,皆自教化使然也!   剑州教育,肇自汉唐,兴于两宋,而元明清季更皤然朗朗,颇负盛名,为川北人文之最矣!史志所载,李唐之时,官学已兴,赵宋大中祥符辛亥孔庙初置,乾兴壬戌学宫再建,元符己亥设学官教授,南宋淳熙己亥始由知州张渊从州衙之后迁建于东园⑱。自此学宫落籍剑阁中学校址,其后代有修葺,扩建重建,州学兴隆不绝矣!元代亲民书院立,为川北书院之祖。明正德己卯迁建兼山书院⑲于学宫近旁。清道光乙未再迁至小东门内。从兹以往,州人谨庠序之教⑳,重风化之机,行明礼义以淑人心,正纲常以厚风俗之教旨,使剑州科第绵绵,父子继美,兄弟蝉联,勋节比比㉑,教化大行而贤豪辈出矣!   二十世纪之初,旧学式微㉒,新学渐兴。光绪乙巳,第一高等小学堂设址兼山书院,此乃剑地新学之发端也。民国庚午春,剑阁初中成立于兼山书院,壬申秋停办。庚辰复立,延及己丑。新中国成立,庚寅复校于文庙。旋与剑阁师范合并,乙未,剑师合并于广师,省厅批准改名为四川省剑阁初级中学。时逾两纪㉓,或办或停,单设合并,尚无定址。戊戌之秋,升为高完中,复选址于文庙。全校师生刈荒草,斩荆榛,背砖瓦,扛竹木,叩石垦壤,平整地基,傍山修建以蓄势,因地随形而钟灵。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至丙午,终成初高中十五班师生八百人之规模。十年浩劫,文攻武斗,学府命悬一线。斗转星移,欣逢盛世,抒壮怀迎改革之潮,跨骏马过世纪之交,几经拼搏奋斗,遂笑傲于省重点中学之列。   然风云莫测,事出意外,戊子四月,惊天一震,山崩地裂,学校面临考验。党恩浩荡,大爱无疆,全校师生团结奋斗,恢复重建争分夺秒,历时两载,佳构已成。学校布局臻于完善,廨宇为之修葺一新,设施齐备,功能完善,理念更新,质量空前,规模倍增,桃李争妍。今日之剑中,可谓人才济济,蔚为大观矣!更可嘉者,在壬午春捧回省级示范性高中金牌不久,又于乙酉秋跻身全国基础教育名校。是时之剑中,秉持以人为本之办学理念,倡导学会求知、学会做人之教育观,上承千年文脉,续谱教育辉煌。质量步步提升,学风兀兀臻淳㉔。比及丁亥,俊男靓女,鲤跃龙门,蟾宫摘桂,同登金榜,增色清华北大;延至辛卯,本科上线,首逾千人,成就斐然㉕,享誉一方,令人刮目相看。而今但见,孜孜㉖教师,敬德修业,春风化雨,泽蕙润兰;莘莘㉗学子,鸿鹄志向,勤耕苦读,勇攀高峰;银杏树下,弦歌阵阵,桃欢李笑㉘,春光荡漾;力耘路上㉙,万千精英,蓝跃青登㉚,壮志摩天!       赞曰:         巍巍剑中,文脉承续。济济英才,龙骧鹏举㉛。    高歌猛进,再谱新曲。名扬九州㉜,驰誉寰宇。                                                   李安全 雍思政 识于壬辰仲春  (雍思政:曾于1987年9月至1990年春任剑阁中学校长,后历任中共剑阁县委宣传部部长、中共广元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广元市教委主任。李安全:于2001年2月至2006年8月任剑阁中学校长。)    剑阁中学赋注释   ①星分参井:分野:《史记•天官书》云:“天则有列宿,地则有州域。”古人把天上的星宿和地上的州域联系起来,根据地上的区域来划分天上的星宿,把天上的星宿分别指配于地上的州国,使之互相对应,便是所谓分野。参(shēn)井:参,即参宿,二十八星宿之一,其分野是益州; 井,即井宿,二十八星宿之一,其分野是梁州。雍正《剑州志•星野》:“剑郡实禹贡梁州之域。天文井鬼分野,或又以参井为分野。”   ②梁益:指梁州和益州。梁州:古代行政区划名,曾是古九州之一;《尚书•禹贡》:“华阳黑水惟梁州。”三国时始设梁州,治所在今陕西汉中,唐德宗改其为兴元府。治地屡有迁徙,疆域亦有扩缩。后通常指现陕南汉中一带。 益州:中国古地名,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在全国设十三州刺史部,四川地区为益州部,别称刀州。辖境相当今四川、重庆、贵州、云南等省市大部;湖北省西北部及甘肃省小部分地区。东汉治雒县(今四川广汉市北)。中平年间移治绵竹县(今四川德阳市东北)。兴平年间又移治成都县(今四川成都市)。三国末年曹魏灭蜀汉,分割益州另置梁州。唐改为道、府、节镇,宋徽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