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浙江省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2016-2020)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二〇一六年九月前言海洋是浙江的希望和未来,也是最大的潜力所在。良好的海洋生态环境是建设海洋生态文明,促进人海和谐共存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根本要求。“十三五”时期是我省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推进海洋生态建设,提高海洋资源整合利用能力,促进海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和谐、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为进一步明确浙江省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总体思路、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浙江省海洋环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按照《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国家海洋局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2015-2020年)》、《关于<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制定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等文件的精神与要求,结合浙江省海洋生态环境现状制定《浙江省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本《规划》实施期限为2016年至2020年。目录一、发展基础、面临形势与存在问题 -1-(一)发展基础 -1-(二)面临形势 -2-(三)存在问题 -3-二、总体思路 -4-(一)指导思想 -4-(二)基本原则 -4-(三)规划目标 -5-三、主要任务 -6-(一)加强海洋环境整治,改善海洋生态环境质量 -6-(二)开展海洋生态修复,构建海洋生态建设格局 -8-(三)完善制度机制建设,夯实海洋环境治理基础 -9-(四)推进基础保障建设,提升海洋环境监管能力 -10-四、重点工程 -11-(一)“蓝色海湾”综合治理工程 -11-(二)美丽黄金海岸带综合整治工程 -12-(三)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工程 -13-(四)海洋生态建设示范区创建工程 -15-(五)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建设工程 -15-(六)海洋环境监管能力提升工程 -15-五、保障措施 -16-(一)加强组织领导 -16-(二)加大资金投入 -17-(三)加强科技支撑 -17-(四)强化宣教监督 -18-五、附表1:浙江省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十三五”重大项目一览表 -19-一、发展基础、面临形势与存在问题 -1-(一)发展基础 -1-(二)面临形势 -2-(三)存在问题 -3-二、总体思路 -4-(一)指导思想 -4-(二)基本原则 -4-(三)规划目标 -5-三、主要任务 -6-(一)加强海洋环境整治,改善海洋生态环境质量 -6-(二)开展海洋生态修复,构建海洋生态建设格局 -8-(三)完善制度机制建设,夯实海洋环境治理基础 -9-(四)推进基础保障建设,提升海洋环境监管能力 -10-四、重点工程 -11-(一)“蓝色海湾”综合治理工程 -11-(二)美丽黄金海岸带综合整治工程 -12-(三)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工程 -13-(四)海洋生态建设示范区创建工程 -15-(五)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建设工程 -15-(六)海洋环境监管能力提升工程 -15-五、保障措施 -16-(一)加强组织领导 -16-(二)加大资金投入 -17-(三)加强科技支撑 -17-(四)强化宣教监督 -18-附表1:浙江省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十三五”重大项目一览表…………………………………………19附图1、2、3一、发展基础、面临形势与存在问题(一)发展基础“十二五”期间,我省坚持生态统领,深入实施海洋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扎实推进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和蓝色屏障建设等行动,积极开展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切实保护海洋环境,努力修复海洋生态,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一是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总体稳定。“十二五”期间,%,一、%,与“十一五”期间基本持平。近岸海域沉积物质量总体良好,除铜、锌、石油类和滴滴涕少数监测站超标外,其他监测因子基本符合第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海洋生物多样性基本保持稳定,浮游植物种类数稍有波动,浮游动物和底栖生物种类数略有上升。杭州湾、乐清湾、象山港、三门湾等6个主要港湾水质总体有所改善。二是近岸海域污染防治稳步推进。通过落实钱塘江、甬江、椒江、瓯江、飞云江、鳌江及入海溪闸污染物入海量目标和强化对直排海企业的污染整治,控制和减少了陆源污染物入海总量,同时加强海水养殖污染防治和船舶、港口污染综合防治,基本形成了《浙江省近岸海域污染防治规划》引领、多个海湾污染整治重点推进的格局,陆海联动推进近岸海域污染综合防治取得实效。三是海洋生态保护工作初见成效。新建了4个海洋自然保护区和海洋特别保护区,保护区总数达14个、海域面积超过2700平方公里。新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7个(其中国家级2个),保护重点渔业资源和关键栖息场所280多万公顷;开展6个海洋牧场建设项目,投入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