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8
文档名称:

对待荣誉怎么看.doc

格式:doc   大小:145KB   页数:4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对待荣誉怎么看.doc

上传人:drp539606 2019/2/15 文件大小:14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对待荣誉怎么看.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面对荣誉怎么办(看)荣誉既要让,也要争。呼吸。什么时候让,什么时候争。不能让,而且还要当仁不让,奋勇争先。这是一个军人正确的荣誉观,一种真正的风度和担当。军人荣誉的感召力在下降。不以成败论荣誉,不以得失论荣誉。荣誉是一种厚积薄发,是什么力量让丁晓兵坚守,军人荣誉的坚守。我可以失败,但是军人荣誉捍卫的。舍得让,敢于争。“首战用我,用我必胜”是一种争。党员先上,跟我来,看我的创先争优是一种争。在这让与争之间,把自己的独臂人生书写成了军旅英雄人生,他的个人荣誉升华成了军人的群体荣誉。当荣誉与责任,与使命,与挑战结合时就要争。我连报话班战士网风凉就是一个典型。备战40天,搭档较弱,要放弃他们这一组时。他向团队、向集训的领导主动请战。我能行,我要求与他单独较量,我可以和他们重新组队,给我一个机会,这是一项荣誉,我不能让我们连队连一个参赛的都没有。在……面前,卢家胜选择了让,一让20年,20年把荣誉升华成了。选择了争,一争20年。追求荣誉怎么干。争荣誉,靠什么。首先,让我们先看一段视频。(1).光荣的名誉。晋葛洪《抱朴子·行品》:“闻荣誉而不欢,遭忧难而不变者,审人也。”魏巍《东方》第六部第十四章:“郭祥手捧勋章,心情激动,脸色严肃,沉了半晌才说:‘我十分感激朝鲜人民,感激党给我的荣誉。’”(2).犹赞誉。宋司马光《稷下赋》:“﹝稷下士﹞下论孔墨,上述羲炎,树同拔异,辨是分非;荣誉樵株,为之蓊葑;訾毁珵美,化为瑕疵。”(3).荣耀,光荣。曹亚伯《武昌起义》:“想我汉人,在汉唐时代,若何荣誉!”词语解释] ◎荣誉róngyù [honor;glory]由于成就和地位而得到广为流传的名誉和尊荣;【出处】:晋葛洪《抱朴子·行品》:“闻荣誉而不欢,遭忧难而不变者,审人也。”葛洪(284~364或343)为东晋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家、医药学家。字稚川,自号抱朴子,汉族,晋丹阳郡句容(今江苏句容县)人。三国方士葛玄之侄孙,世称小仙翁。他曾受封为关内侯,后隐居罗浮山炼丹。著有《神仙传》、《抱朴子》、《肘后备急方》、《西京杂记》等。名词释义荣誉honor 一定的社会或集团对人们履行社会义务的道德行为的肯定和褒奖,是特定人从特定组织获得的专门性和定性化的积极评价。个人因意识到这种肯定和褒奖所产生的道德情感,通称荣誉感。在中国,孟子最早从伦理方面使用荣辱概念:“仁则荣,不仁则辱。”荣誉是社会历史范畴。不同的社会或不同的阶级对同一行为的褒贬不同甚至相反,如历史上,对体力劳动,剥削阶级以劳动为耻,劳动者则以辛勤劳动为荣。荣誉的获得与履行道德义务密切相关,忠实履行对社会、阶级或他人的义务是获得荣誉的前提。荣誉可分为集体荣誉和个人荣誉,在社会主义时代,这二者从根本上来说是一致的:个人荣誉是集体荣誉的体现和组成部分,集体荣誉是个人荣誉的基础和归宿。概念和基本特征荣誉和名誉虽然都是一种评价,在这一点上有共同之处,但荣誉与名誉相比,有自己独特的法律特征: 第一,荣誉是社会组织给予的评价,而不是一般的社会评价。第二,荣誉是社会组织给予的积极评价,而不是消极的评价。第三,荣誉是社会组织给予的正式评价,而不是随意性的评价。第四,荣誉是民事主体依据自己的模范行为而取得的社会组织的评价,而不是自然产生的第一,荣誉是社会组织给予的一种评价,而不是一般的社会评价。名誉作为一种社会评价,它的来源是公众。而荣誉不是公众的评价,它是由政府、社团、所属单位或其他组织对特定人给予的评价。第二,荣誉是一种积极的评价,而不包括消极的评价。名誉作为社会公众对特定人的品行、能力、才华、业绩等的综合评价,既包括对一个人的积极评价,也包括对一个人的消极评价。但是荣誉作为一种社会评价,其肯定是积极的评价,即它是对一个人肯定性的、褒扬性的评价。第三,荣誉是社会组织给予的正式评价,而不是随意的评价。名誉这种社会评价是社会公众进行的自由的、随意的评价,而荣誉则不同,它必须是社会组织对一个人基于其某方面突出表现或贡献而作出的正式评价。荣誉-正文伦理学的基本范畴之一。指一定社会或阶级对人们履行社会义务的道德行为的肯定和褒奖,同时也包含个人因意识到这种肯定和褒奖所产生的道德情感,即通常所说的荣誉感。荣誉与耻辱相对。在中国,从伦理学意义上使用荣辱概念,最早见于《孟子·公孙丑上》,孟子说:“仁则荣,不仁则辱”。荣誉是具体的、历史的范畴,它在不同的时代、社会、阶级,甚至不同的职业中,常常含有不同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在原始社会中,人们的荣誉观念是与尽力参加共同劳动和履行对氏族的各项义务相联系的。在阶级社会里,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有着根本对立的荣誉观。剥削阶级的荣誉观本质上是以个人财富和特权为基础的;被剥削阶级则以反抗剥削、压迫和以辛勤劳动为最高荣誉。荣誉与道德义务密切联系,忠实履行对社会、阶级或他人的义务是获得荣誉的前提。在社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