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古典诗词的抒情方式
抒情性是诗歌的根本特征,“情”是联系作者和读者的重要纽带。因此,把握诗歌的抒情方式是欣赏诗歌的一个重要途径。
直接抒情——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就是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
如《乐府诗集·鼓吹曲辞》: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写一位女子对“君”剖白心迹直接表达了少女至真、至烈的爱情,坦荡、直率,震撼人心。
再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诗人以慷慨悲凉的基调,把自己因怀才不遇而生出的一腔愤懑、抑郁之情通过诗句喷泻而出,直接表达了自己的感情。
间接抒情
中国古典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诗人在处理感时一般不是直接的抒情,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叙事则因事抒情,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记史则咏史抒怀。
1、因事抒情。
李白《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在叙事中,寓含着作者急于回家与亲人团聚的迫切心情。
唐代张籍的
《秋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这首诗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富于包孕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 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作客他乡的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
2、借景抒情。诗人对某种景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寄寓在景物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抒情。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
乐景乐情。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此诗写于杜甫在饱经历乱后,在成都草堂有了一个暂时安身之所,其心情是愉悦安宁的。这首诗通篇写景,景色浓丽、美好,传达出作者愉悦欣喜的感情。这是乐景写乐情的例子。谢灵运的“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从春草中,从园柳和鸣禽中,诗人感到春天的蓬勃生机,透露出喜悦的感情,也与此类。
哀景哀情。
元稹《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元稹贬谪他乡,又身患重病,心境本来就不佳。现在忽然听到挚友也蒙冤被贬,内心更是极度震惊,万般怨苦,满腹愁思一齐涌上心头。以这种悲凉的境观景,一切景物也都变得阴沉昏暗了。首尾两句,旣是景语,又是情语,以哀景抒哀情,情与景融合一体,妙合无垠。
乐景哀情。古人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诗经·东山》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饥载渴。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想起我离开家的时光,杨柳啊轻轻飘荡。如今我走向家乡,大雪花纷纷扬扬。慢腾腾一路走来,饥和渴煎肚熬肠。我的心多么凄惨,谁知道我的忧伤!”)杨柳依依, 形象地表现了戌边战士当初离家时依依不舍惜别的感情; 回家时己是岁暮, 纷纷扬扬的雪花, 衬托出了人物的凄惨情绪。
晚望【清】郑珍
向晚古原上,悠然太古春。
碧云收取鸟,翠稻出行人。
水色秋前静,山容雨后新。
独怜溪左右,十室九家贫。
1、这首诗字面平易,却实有锤炼之功。颔联“收”、“出”两字以浅为深,以俗为雅,用得很特别。请简要赏析这两个字的妙处。
2、这首诗是怎样表达诗人思想情感的?请结合全诗内容加以概括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