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
文档名称:

九麻黄升麻汤-精.ppt

格式:ppt   页数:1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九麻黄升麻汤-精.ppt

上传人:用户头像没有 2015/10/8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九麻黄升麻汤-精.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九、麻黄升麻汤
【方药】
麻黄二两半,去节升麻一两一分当归一两一分知母十八铢黄芩十八铢萎蕤十八铢,一作菖蒲芍药六铢天门冬六铢,去心桂枝六铢,去皮茯苓六铢甘草六铢,炙石膏六铢,碎,绵裹白术六铢干姜六铢
【煎服】
上十四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一两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相去如炊三斗米顷令尽,汗出愈。
【原文】
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下部脉不至,喉咽不利,唾脓血,泄利不止者,为难治,麻黄升麻汤主之。(357)
【方解】
麻黄、升麻:二药用量最大,发越郁阳—为君
石膏、知母、黄芩:泄火解毒,清解肺热;
桂枝、干姜温运脾阳,祛除下寒,两组药一清上热,
一温下寒,清肺温脾—为臣;
天冬、玉竹、当归、芍药:清金润肺,滋阴养血—为佐;
白术、茯苓、炙草健脾益气—为使。
【功效】发越郁阳,清肺温脾
【主治】邪陷阳郁,肺热脾寒之证。
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下部脉不至,喉咽不利,唾脓血,泄利不止。
【临证思路】
治少阴肾阳不足,水气在表而现浮肿,脉沉小等。(《金匮要略》)
现代临证,本方不仅治阳虚复感外邪,尚用于急慢性肾炎,肺心病之浮肿属虚水停而兼表证者。
本方证之辨证要点:恶寒发热,寒重热轻;精神萎靡,见伸欲寐,四肢不温, 面色苍自,或淡暗憔悴无华,舌质淡润;脉象沉细,或浮而不任重按,或两尺独弱。此外,精神不适,劳力入房或寒而病者,亦可诊为本方病。
【医案】
(一)肺热脾寒案(肺结核、慢性肠炎)
高某,男,38岁。患者素有脾虚便溏(慢性肠炎),去年10月曾因潮热盗汗,经拍片诊断为肺结核。今感冒十日。初发热恶寒,头痛无汗,后渐有胸闷,咳嗽,痰多色黄。目下:发热恶寒,头痛无汗,胸闷喘咳,痰稠黄,带血丝,口渴不欲多饮,咽痛烦躁,肠鸣腹痛,大便溏薄,舌苔薄白,舌尖稍红,脉寸浮滑,关尺迟缓,证属表里同病,宜表里同治,用麻黄升麻汤
,外可解太阳寒邪,内可清阳明之热,下可温太阴之寒,又配有养肺阴之品,实为恰当,便处:麻黄、桂枝、白术、茯苓各8克,知母、黄芩、干姜、天冬、葳蕤、白芍、炙草各6克,升麻、当归各3克,生石膏20克,水煎服。
1剂后,全身絷絷汗出,2剂后表证尽解,共服3剂后,诸证悉平,再以金水六君子汤善其后。
按语:胸闷咳喘,痰黄带血,咽痛口渴,肺有热也;腹痛肠鸣,大便塘薄,脾有寒也;发热恶寒,头痛无汗,表有邪也。肺脾同病,上热下寒,外兼表邪,故用麻黄升麻汤外解太阳寒邪,上清肺中之热,下温脾土之寒,表里同治,寒热并调,面面俱到,庶病可愈。
(二)经断前后诸症案(更年期综合征)
韩某某,女,50岁。以往健康,生育一男二女健在,经水尚未断绝。近六年来,经常头昏脑胀,面部烘热汗出,口燥咽干,但不欲饮,口舌时有糜烂溃疡,胸闷烦热,心神不安,少寐多梦。半月前外感风寒,发冷热,头痛,身痛,服羚翘解毒丸等药表不解,且增咽痛,泛恶欲吐,大便塘薄日二三行。曾就诊于西医。诊断:上呼吸道感染,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肌注青霉素,口服解热片、镇静剂等不愈,迁延三周不解。于1981年12月1日来诊。诊脉两寸弦大,关尺细弱,舌红尖
赤、根部苔白腻,咽红而不肿,℃,血压140/90毫米***柱,白细胞总数12800/立方毫米,余无异常。脉证合参,证系素有阴虚火旺,复感风寒外闭,表邪郁久不解,内外合邪,以致虚实兼夹寒热错杂。治以外宣郁阳,内调寒热,益气养阴,清上温下兼顾之法,方用麻黄升麻汤加减。
炙麻黄、,干姜5克,桂枝、白芍、白术、茯苓、党参、天冬、玉竹各15克,生石膏25克,知母、甘草各10克。水煎服,2剂。
药后诸症减轻,继进清热和胃之竹叶石膏汤调理数剂而安。
按语:上热下寒,挟有外感,正为本方所切。据李氏经验,凡具有清阳被郁、虚火妄动、上热下寒诸证者,随证加减,常有奇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