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浅析老舍《四世同堂》中市民形象的刻画.doc

格式:doc   大小:15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浅析老舍《四世同堂》中市民形象的刻画.doc

上传人:花开一叶 2019/2/15 文件大小:1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浅析老舍《四世同堂》中市民形象的刻画.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浅析老舍《四世同堂》中市民形象的刻画【摘要】市民是中国城市社会中一个重要的社会阶层,老舍先生以其善于描写市民生活,塑造他们的形象的突出成就牢固地奠定了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四世同堂》所提供的市民画面及所塑造的市民阶层的人物形象却更为开阔、丰富、深刻的多。通过创造这些广泛的市民形象及描写他们所从事的职业和生活环境,更集中、鲜明地揭示了那个充满血与泪、铁与火的特定时代特定环境中的市民社会阶层的生活画面。【关键词】《四世同堂》塑造多层次市民形象市民,是中国城市社会中一个重要的社会阶层,反映这一社会阶层生活的作品,古典文学中有,近现代文学中更为多见。老舍先生不是表现市民社会生活的唯一作家,但就其作品所取得的成就看,至今还没有一个作家能超越得过。老舍先生正是以其善于描写市民生活、创造他们的形象的突出成就牢固地奠定了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的。而在他的这些同类题材的作品中,《四世同堂》可说是很有特色、很有代表性的。1《四世同堂》描写市民生活的画面更集中、更广阔老舍早期的作品,多数是以一、二个人物为中心,再辅以几个次要人物展开故事,表现主题的。综合他的作品,人们可以看到一幅五光十色的市民生活的画面,而如果单读他的一部作品,却多半只能熟悉少数几个人物,看到的也只是他们生活的一些侧面。《四世同堂》所提供给我们的画面却开阔、丰富得多。它以沦陷的北平市民聚居的一条小胡同作基点展开描写,笔端所及不但是小羊圈居民的各家各户,而且把读者带到了北京的街头、广场、戏院、古庙、学校、大使馆、日伪机关、监狱、商店、旅馆、***院、刑场、公园,以至城郊、乡村……人们几乎可以看到那个充满血与泪、铁与火的时代里,广大中、下层市民的生活和灵魂的一切方面,从这方面看,《四世同堂》简直称得上是那个特定时代特定环境中市民社会层的一部百科全书。2《四世同堂》对市民形象的刻划更深刻《四世同堂》描写了一百几十个人物,其中重要人物也有三、四十人。如果按人物族系来分,作品主要写了祁、冠两家,穿插有钱家,和几个杂院。就人物所从事的职业来看,真可谓三教九流,五行八作,无所不包,若就其经济状况,或者说就其各自在市民群中所处的不同层次看,大体上可包括在两个形象系列中:一类是家中有米下锅的小康人家,如祁家、钱家等,他们多半是小业主,或是有固定收入的职业,如教员、司机、科员等。这部分人因受封建传统的熏陶以及小康经济地位的影响,多数因循守旧,总希望“天不变道亦不变”,守着不多的祖业,生生死死地苟活下去,绝不有非分之想;另一类人则主要是城镇的流氓无产者,连小商也够不上的个体摊贩、个体劳动者,他们处于社会的最低层,靠出卖力气或从事被认为是最下贱的职业(如唱戏、剃头等),以挣碗饭吃,小羊圈胡同四、六、七号大杂院的人多属这一类。。在老舍先生所创造的庞大的市民形象系列中,最成功、最富有感染力的是老一辈的旧派市民形象,《四世同堂》祁老人的性格尤为丰满深刻,显得光彩照人。祁老人是祁家的老太爷。时代已经大大进步了,但他的脑筋还留在半个世纪以前。他风烛残年,顽固地按照旧法规维持着全家族的生活。他足不出户,所见狭窄,偏又自信一切正确。甚至还自作聪明地认为,此次日本侵略中国,是因为“日本人爱占小便宜,说不定这回看上了芦沟桥”“桥上的狮子”。他的社会地位本也不高,可是传统观念的偏见,又使他瞧不起大杂院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