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1
文档名称:

儒家孔孟之道.ppt

格式:ppt   大小:3,958KB   页数:4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儒家孔孟之道.ppt

上传人:乘风破浪 2019/2/15 文件大小:3.87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儒家孔孟之道.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儒家孔孟之道一、孔孟生平二、中庸之道三、三重道德四、人性善恶一、孔孟生平1、孔子讳丘,字仲尼,春秋鲁国昌平乡陬邑(今山东曲阜县东南)人。殷商后裔,父叔梁纥,母颜徵在。生于周灵王20年(鲁襄公21年,以孔子纪元,此年为孔元元年。),夏历己酉年八月二十七日(西元前551年9月22日)。周敬王41年(鲁哀公16年,壬戌年,孔元七十三年)(西元前479年)孔子卒,时年虚岁七十三岁。他是春秋末期华夏民族的圣人,华夏经典“六经”的整理编订者,儒学的确立者,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2、子思子子思,姓孔名伋,孔子嫡孙,战国初年人,生卒年不详,一说生于周敬王三十七年(前483),卒于威烈王二十四年(前402),相传他受业于曾子。《史记·孔子世家》:“子思作《中庸》”3、孟子名轲,战国中期邹国人,约生于周烈王四年(前372),卒于周赧王二十六年(前289)。孟子是鲁国孟孙氏的后代。孟子幼年丧父,靠慈母仉氏含辛茹苦,抚育成长。“孟母三迁”、“断机教子”的故事虽不是信史,但也不可能完全无据。曾受业子思之门人,后世称子思与孟子为“思孟学派”。当时与儒家争鸣者以墨家(兼爱)和杨朱(为我)学派的势力最大。他说:“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能言距杨、墨者,圣人之徒也。”4、荀子名况,当时人们尊重他,称他荀卿。汉代著作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写作孙卿。战国末期赵国(在今山西安泽一带)人。曾两度到当时齐国的文化中心稷下(今山东临淄北)游学,任过列大夫的祭酒(学宫领袖),还到过秦国,拜见秦昭王,后来到楚国,任兰陵(今山东苍山县兰陵镇)令。公元前238年失官便定居兰陵,专门从事著述和教学,直到老死。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二、中庸之道中庸之道是儒家提倡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庸之道最为简明的定义是“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礼记·中庸》),简称“执两用中”。中庸是三分法的又一认识成果。“中庸”所提倡的“中”,是并不抛头露面的,出场的反而是偏而不中有待扬弃的两端(可用A和B来代表);执住这两端,便能映现出一个中(可用C来代表)来,便有中可用了。譬如说,待人接物的态度应该不卑不亢。这卑和亢,是两端,是偏而不中的,是要不得而需要放弃的;但在放弃它之前,还得抓住它,因为需要它来定位那个不卑不亢的中间之所在,那个连名字也没有的、超乎卑亢之相对的无对者。这就叫执两用中,就叫中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