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流程(一)初期(术后0-2周)目的:减轻疼痛及关节肿胀;早期进行肌力练习及关节活动度练习,以防治粘连及肌肉萎缩。练习的初期以静力练习(关节不活动,保持某一姿势直至肌肉疲劳)为主。逐渐增加小负荷的耐力练习,即选用轻负荷(完成30次动作即感疲劳的负荷量),30次/组,组间休息30秒,2-4组连续练习,至疲劳为止。不得过多行走!不应以行走作为练习方法!否则极易引发关节肿胀和积液,影响功能恢复及组织愈合。:麻醉消退后,开始活动足趾、踝关节;如疼痛不明显,可尝试收缩股四头肌。:术后24小时可扶双拐脚不着地行走(1)踝泵——用力、缓慢、全范围屈伸踝关节,尽可能多做。(对于促进循环、消退肿胀、防止深静脉血栓具有重要意义,如图1)(图1)(2)股四头肌等长练习,在不增加疼痛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做。(大于500次/每日)(3)腘绳肌等长练习,患腿放于枕头上,用力下压所垫枕头,使大腿后侧肌肉绷劲及放松。要求同上,大于500次/每日(如图2)。(图2)(4)正确体位摆放:患腿抬高放于枕头上,足尖向正上方,不能歪向一边,膝关节下方应空出,不得用枕头将腿垫成微弯位置。如疼痛不可忍受,则在医生指导下摆放于舒适体位。(5)股薄肌、半腱肌重建前交叉韧带患者,开始尝试直抬腿:伸膝后直腿抬高至足跟离床15㎝处,保持至力竭。10次/组,2—3组/日。(如图3)(图3)(6)髌腱(骨-腱-骨)重建前交叉韧带患者,如髌腱切口处的疼痛较明显,可2-3日再行上述练习,且次数减半。:视情况拔除引流管(1)继续以上练习。(2)踝泵改为抗重力练习(可由他人协助或用手扶住大腿)。每次下床后进行可有效防止肿胀。(3)开始侧抬腿练习,30次/组,2—4组/日,组间休息30秒。(4)开始后抬腿练习,俯卧(脸向下趴在床上),患腿伸直向后抬起至足尖离床面5厘米为1次,30次/组,2—4组/日,组间休息30秒。:根据情况由医生决定开始关节活动度练衡——保护下双足左右分开,在微痛范围内左右交替移动重心,争取可达到单腿完全负重站立,5分/次,2次/日;双足前后分离,移动重心,争取可达到单腿完全负重站立。(3)开始屈曲练习(微痛范围内,早期练习尚有一定危险性。)(4)屈曲练习后即刻冰敷20分左右。(5)伸展练习:去除夹板,于足跟处垫枕,使患腿完全离开床面,放松肌肉使膝关节自然伸展。30分/次,1-2次/日。与屈曲练习间隔时间尽可能远。:(1)继续以上练衡练习,逐渐至可用患腿单足站立。如可轻松完成,则开始使用单拐(扶于健侧)行走。(3)屈曲练习至0°—60°范围。:(1)继续并加强以上练习。(2)屈曲练习至70°—80°,并可开始主动屈伸练习。开始5次后,逐渐增加至10-20次,训练后冰敷。—2周:(1)主动屈曲达90°。(2)根据膝关节稳定程度,调节支具至30°—50°范围内活动。(3)髌腱(骨-腱-骨)重建前交叉韧带患者,开始俯卧位“勾腿练习”,10次/组,2—4组/日。以沙袋为负荷,在夹板的活动范围内进行,练习后即刻冰敷。股薄肌、半腱肌重建前交叉韧带患者,术后4-6周开始立位“勾腿”练习。(二)早期:(术后2—4周)目的:加强关节活动度及肌力练习: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