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浅谈新课程改革心得参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习已有一个多学期了,当我回顾自己所走过的这一段教育心发现这一路走来的确好辛苦。然而有付出就会有收获,现在我已能感受到自己正和学生一同成长。特别是每隔一段时间的教研活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更是使我们受益匪浅。教研日活动多层次、多形式,做到点、线、面结合,观摩研讨、说课评课、经验交流等相结合。我们也因此能取人之长,补已之短,不断丰富自身的教育教学经验,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在此,我想谈谈自己的几点感想和收获。一、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任务驱动教学创新教育的一大特点就是跨学科。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把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整合起来,以多学科有机融合的任务(即任务驱动法)开展学习活动,并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但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更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明确给出每堂课的任务,决不能模棱两可,随意性强。如在教学“画图”中的矩形、圆角矩形及圆形工具时,教材通过“电脑里面画电脑”这个任务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这样既能让学生在完成作品的过程中逐渐掌握这些工具的使用方法,又能让学生从中获得满足感、成就感。在学生的巩固性练习中,多进行知识的整合创造,如运用“画笔”进行美术创作;用WORD设计贺卡、小报;进行单词听写比赛;查询资料等。这些学以致用的教学方法,既有利于完成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任务,又打破了学科界限,把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以一种自然的方式对待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但是,任务设计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设计的任务要注意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信息技术教学要最大限度避免单纯的技术教学,决不能出现脱离实际应用的教学现象。通过与其他学科的有机结合,可以涉及科学、天文、地理、历史、美术等各方面,使教学多样化,使教学内容丰富多彩。(2)任务设计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3)任务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发展水平。如第一册中的《保护青蛙的宣传画》,可设计一些海报制作、公益广告宣传画、故事会等生动活泼的任务活动形式,使学生能充分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4)任务设计时还要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同时还要为信息技术教学目标服务。二、转变教学行为,促进课堂教学结构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老师讲,学生听。课改实验使课堂真正具有发展人的功能,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参加研讨日活动,更是让我对课堂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我用学到的理论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我是尝试这样做的:1、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前提,是教育成功的关键。教师应把学生看作是一个完整的、充满活力的、有情感的自由个体,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一位学生。课堂上我尽量让孩子有安全感与喜悦感。一句“你太棒了!”一声“表现得不错!”都给孩子心中注入融融的春意。善待孩子,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育人氛围,才能激发学生的自主发展。2、关注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新课程教学强调人文精神的教育。教学中教师要用新理念,用爱去拥抱学生,用教育教学的魅力黏住孩子的心;要关注每一位学生,不要让孩子从一开始就扮演“失败的角色”;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发表有个性的见解。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