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4
文档名称:

孝感河流.doc

格式:doc   大小:73KB   页数:2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孝感河流.doc

上传人:雾里行舟 2019/2/17 文件大小:7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孝感河流.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孝感河流孝感河市境内有5级以上河流216条,其中长江流域202条,淮河流域14条。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河流24条。主要河流有汉江、汉北河、府河(涢水)、澴河、大富水、竹杆河。北部山丘地区,河流蜿蜒山谷,亘古至今,河流走向变化较小。进入南部平原地区,无山川束缚,穿行沼泽洼地,河道走向蜿蜒分合,全为水势大小所变。查阅古志,图描记载,数百年间,志志各异,汛期河湖一体,江河相融,洪水漫溢于台地平畈之上,奔腾于旷野村落之间,田庐房舍尽埋波底,畜禽禾木皆为鱼饵。澎湃中常夺田改道,汹涌时每推砂荡泥,淤老壑冲新沟,主河道一年数变,朝东晚西,沟港交错,水分先后,相互夺道而行。汛后水寻凹地,各自分流。水来人逃,水退人进,转碾于水陆之间隙,奔波于湖滨之边缘。治国先治水,安邦首安民,历朝历代,治水先当驯河。追溯至大禹治水时期已涉及孝感境内,司马迁《河渠书》载:“禹以为,河所从来者高,水湍悍,难以行平地,数为败,乃厮一渠以引其河,…自是之后,…于楚,西方则通渠汉水,云梦之野”。汉魏六朝,孝感开始疏河港利漕运,至明朝开始筑堤垸御洪水,建涵闸滤渍涝的河湖治理事务。1949年以前,治理河道水域无流域统一规划,仅赖一县一乡各自为阵,且以筑堤围垸为主,偶有河道改道。疏浚中,因不懂水沙关系,“屡浚屡淤”。筑堤围垸中,多以利己而为,常有以邻为壑之举。河道改道起因于漕运城防,也因迷信作崇,时有官筑民掘之事。又因技术、材料所限,“屡筑屡溃”。古志记载,明代以后,汉川、应城、云梦、孝南各县市区,虽筑堤御水围垸防洪连年不断,但洪水仍年年泛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河道治理,进行全流域统一规划,综合治理。上游建水库拦蓄洪水,下游浚河道筑堤防,疏防并举。至今境内平原河道已稳定60余年,自1969年以后,汉江、汉北河、府河、澴河、大富水河道堤防无溃口发生。孝感河道整治,概括为两类:一是防守加固型,即河流护岸工程、堤防退挽工程、堤身加固工程;二是改造疏导型,即河道改线,裁弯取直。前一类型主要在汉江,后一类型为府澴河、汉北河、澴河下游、大富水下游改道等。一、汉江汉江亦称汉水,俗名襄河,《水经注》中称沔水,是长江中下游最大支流,发源于秦岭南麓,,干流全长1577公里,总落差1964米。流域跨越陕西、甘肃、四川、河南、湖北五省,干流从天门市之芦林口进入汉川境内,上与天门接壤,右岸是仙桃市。汉江入境后流向由东南急转东北,沿汉川、仙桃边界经石剅、万福至脉旺后,干流全部进入汉川境内,又东北流经杨林、分水、蚌湖至城隍后折向东南流,过蚌湖后江道迂回曲折,经庙头、马口、城关、榔头至新沟出境,在武汉市汇入长江。,。蚌湖口以上河道相对顺直,蚌湖口以下至新沟河道蜿蜒曲折,河道宽度狭窄,两堤间最大距离不足500米,其中汉川城区当码头处只有290米。㈠、河道变迁略考汉江进入汉川境内,考略史料,河道数次变迁。汉魏六朝时期。汉水下游汉川河道当在天门河中下游一线。《沔水注》记汉(沔)水:东得浐口,又东迳左桑,又东巨亮水,又东合驿口(干驿),又东合涢水(刘家隔东南),又东……。汉水这一走向,基本是在今汉江河道以北,也与天门河中下游走向基本一致,这时期的汉江大约在今汉川刘家隔镇附近转南流入江。两汉《水经注》时代,汉(沔)水下游除主河道外,还有一条支律分流入江,即沌水。《沔水注》称沌水:“南通(沌)阳县之太白湖,湖车南江,又谓之沌口。”(按:沌口在蔡甸沌口镇西南)。上述汉江下游河道为冬春枯水季节之情形,至于夏秋水泛滥之时,汉水下游汉川境内则多呈漫流状态,并与长江洪水交搏在一起,形成一片汪洋。《水经注,沔水篇》记述当时的汉水下游状况云:沔水又东得浐口。其水承大浐、马骨诸湖水周三四百里。及其夏水来同,渺若沧海,洪潭巨浪,萦连江沔。故郭景纯《江赋》云:“其旁则有朱浐,凡漅”是也。隋唐至宋初。汉水下游汉川河道,当在今东荆河一线,在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鲁西奇所著的《汉水中下游河道变迁与堤防》一书中用大量详实的史料证明了这时期汉水下游河道由汉魏六朝时期汉水下游河道南移至今东荆河一线(大致位置与走向),主泓道既已南移,汉魏六朝时期在今天门河一线的汉水故道乃渐失汉(沔)水之名,而被称为“川水”。北宋中后期至南宋汉水下游两河并存,北支大约在今汉水,是主河道;南支,相当于今东荆河,是支流。两支河道大约在今潜江北境分汊,在蔡甸东南境复合流,之后入长江。《方與胜览》卷27湖北省路江陵府“漕河”条下引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省札”称:“江陵城下旧有河漕,若略加开淘,则江陵城下纲运顺流从江汉直达襄岘。契堪本府漕河乃晋元帝建武放所凿,至罗堰口出大漕河,由里社穴、沌口、沔水口,直通襄、汉二江。”此言襄汉二江,正反映出当时汉水下游存在着两条河道。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