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阅读悦读——我的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王坛镇中心小学丁玲飞《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小学六年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可见,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而整本书的阅读更是重中之重。为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我尝试着在班里开展了共读活动,四种策略行之有效。一、拓展阅读,增加孩子的阅读量学好语文三分靠课内七分靠课外,架起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彩虹,让学生走向更自由和广阔的阅读世界和生活世界,这才是真正的语文之道。1、单篇课文,带出整本我们的语文教材中又很多课文都选自一本书,比如四年级上册第七课《蟋蟀的住宅》选自《昆虫记》,第23课《卡罗纳》选自《爱的教育》,像这样的课文,我们应做好课内外的融合,巧妙地带领孩子去阅读整本书。有一位老师执教《祖父的园子》时,有这样一个片段:师:萧红的童年是快乐的,萧红想到了用笔来刻录她的童年,让童年永恒。于是,她写就了一部小说《呼兰河传》。茅盾读了这本书后这样评价:“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你有什么疑惑?生:为什么说它是一串凄婉的歌谣?师:怎样才能解开你心中的谜团?生:我要去读读这本书。师:愿意去读这本书,从而解开心中疑惑的请举手。在这个片段中,这个老师巧妙地由课内阅读带出课外整本书的阅读,搭建课内外联通的桥梁,把有限的课堂学习引向无限的课外阅读,把学生从此岸渡到彼岸。2、“邀约”作者,推荐书籍我们在进行课内阅读教学时,可以和孩子们一起走近本课作者,了解一下作者的生平事迹、写作背景等,同时,还可以将他(她)写的一系列著作介绍给孩子们,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去选择其中一本或几本阅读。比如四年级下册第20课《花的勇气》作者是冯骥才,了解了作者后,可以让孩子们读读《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还可以推荐他们阅读《珍珠鸟》、《挑山工》;学习了《少年闰土》后,可以向学生们推荐鲁迅先生的其他著作等。3、相同主题,适度拓展相同题材的文章可以一起学,比如,五年级下册有一单元主题内容是“作家笔下的人”,可以推荐学生们阅读《小兵张嘎》、《红楼梦》、《儒林外史》、《百万英镑》等名著。其实,人教版教材就是按组编排课文的,所以我们可以在每单元都拓展相关题材同类文章或书籍作为补充,这样既可以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加他们的阅读量,还能迁移运用课内所学到的阅读方法,真可谓是一举多得!二、设置悬念读,诱出学生的阅读兴趣一些书籍趣味性较强,学生很容易被吸引。像这样的书籍,我一般会选取其中比较精彩的篇章,利用早读课、午休时间读给学生听,勾起学生的阅读欲望。如《绿野仙踪》,我为孩子们读了多萝茜被旋风刮走这一章。在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时,我戛然而止,不再往下读。学生们都显得很着急,想知道后来发生了什么事。就这样,学生们的阅读兴趣被激发了起来。三、猜读,猜出学生的阅读期待猜读法,又叫悬测读书法,就是阅读一本书之前,看前文,先做预想猜测,然后将后文的实际内容与猜想的内容作比较的一种阅读方法。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就喜欢猜读。猜读法好处多多:可以节省时间;可以促使人们便读边思,读思结合,养成读书用脑的习惯;在对比中获得真知,锻炼了自己的创造力。因此,我尝试着培养学生的猜读习惯及能力。比如《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我给学生读了第一章和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