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马克思主义 祖国观 民族观 宗教观 文化观期末复习考点.doc

格式:doc   大小:35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马克思主义 祖国观 民族观 宗教观 文化观期末复习考点.doc

上传人:镜花流水 2019/2/17 文件大小:3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马克思主义 祖国观 民族观 宗教观 文化观期末复习考点.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文化观期末复****考点1、马克思主义“四观”教育课的基本内容第一,马克思主义祖国观。第二,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第三,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第四,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第五,反对分裂,维护稳定,促进发展,是西藏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西藏当代大学生的历史责任。P(2~3)2、学****马克思主义“四观”教育课的重要意义是提高西藏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有效途径是西藏大学生承担建设社会主义新西藏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是西藏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现实需要p(3~4)3、祖国:祖国是一个国家的国民或公民对自己国家的敬称。4、祖国观:祖国观是指一个国家的国民或公民对自己国家的基本看法和根本观点。5、马克思主义祖国观: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是指马克思主义对祖国的基本看法和根本观点。P(1)6、国家的起源:在国家起源的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这个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国家是人类社会分化为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的时候产生的,也就是说国家是随着阶级的产生而产生的。7、国家的实质:国家的阶级本质体现为:国家是阶级社会特有的组织,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P(2~3)8、国家的对内职能:包括对内的阶级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P(3)9、国家的对外职能:一是积极开展与外界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交往;二是依靠经济力量保证国家主权、领土、资源、居民和公共基础设施的安全,抵御外来侵略三是剥削阶级国家的统治阶级和统治集团对外实施侵略和扩张。P(3~4)10、各民族共同缔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共同开拓了祖国的辽阔疆域。各族人民发展经济,奠定了祖国坚强牢固的共同物质基础。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祖国的政治文明。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上述事实表明:我们伟大祖国的发展史,是一部各族人民共同进行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共同发挥聪明才智、共同为祖国做出巨大贡献的历史。P(8~9)11、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P(9)12、我国多民族国家长期统一的启示:第一,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则政通人和、百业兴旺;国家分裂、民族纷争,则社会动乱、人民遭殃。第二,建立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是中国长期统一的政治保证。第三,各民族在经济上相互依赖、相互促进是保持国家统一的前提条件。第四,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为保持国家的长期统一、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第五,“三个离不开“的意思,为国家统一、民族强盛、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提供了坚实的思想基础。第六,中华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活动中,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构成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形成了今天我们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P(13~14)13、爱国主义的地位作用:爱国主义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P(14)14、爱国主义的含义:爱国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祖国观的核心。爱国主义是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和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P(14)15、西藏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5句话)一、西藏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历史的必然选择:(p21)第一,远古时期,西藏文化于祖国内地的联系。第二,唐朝时期,吐蕃与祖国内地的联系。第三,元朝时期,西藏地区成为中央王朝下属的一个